在数篇医学论文中,王心悦、小如和琪琪这类病童的特征被出奇一致地概括:4至8周岁,女孩,有民族舞或中国舞腰部动作练习史。
河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冯书彬统计,近五年,全院共接诊十六例舞蹈练习导致的脊髓损伤病例,接诊最频繁时,仅一个月就有三个此类病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郭晓东初步统计得出,在全国范围内,或已有超过1000名儿童因为舞蹈练习时损伤脊髓导致瘫痪。他曾向媒体表示,若包括了误诊与弃诊的孩子,实际的病例数量或许更大。
北京博爱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的医生们曾发布论文,分析了1989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岁以下脊髓损伤患儿共275例,发现其中有63例是因为舞蹈练习脊柱过伸引发了损伤;而在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14岁以下共221例脊髓损伤患儿中,前述损伤类型上升到了75例。
“体育运动损伤是中心近12年来住院脊髓损伤患儿的主要致伤原因,发病有增多趋势,以4-7岁女童最多,其原因与舞蹈练习脊柱过伸有关,且大多为胸髓完全性损伤,损伤程度较重。”相关论文中写道。
北京博爱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主任医师刘根林说,2022年以来,科室内已接诊十余位舞蹈练习致脊髓损伤的患儿。不间断地,每月都有新的患儿到来。
像豆腐渣一样损坏的脊髓
几乎所有因跳舞导致脊髓损伤的孩子,在CT及X线等放射学检查中不会呈现异常,没有骨折或脱位的表现;唯有在核磁共振影像中,患儿多呈现“颈椎到腰椎的水肿”。两三周后,水肿逐渐消退,但原部位已经坏死。这被称为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最终导致患者瘫痪。
这种灾难性的打击源于儿童的特殊生理结构。
刘根林介绍,人体的脊髓是像豆腐脑一般的柔软质地,被一层坚硬的硬膜包围着,在这硬膜之外,又围绕着脊椎椎管。如套娃一样,脊髓被层层保护起来。然而,当脊柱过伸的动作发生时,相比成人,儿童的脊椎更易与椎间盘发生相对位移,脊柱、硬膜连同中心的脊髓一起受到挤压,前两者在韧带的帮助下或者能恢复原位,而后者则像一根被拉扯过了极限的橡皮筋,“回不来了。”且会发生出血、水肿等。
一种更简明的解释是,儿童脊髓能承受的牵拉力量远低于脊柱。“脊柱可耐受5080cm的牵拉,脊髓只能耐受0.635cm的牵拉。”一旦牵拉过头,就会对脊髓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曾有医生手术时剖开患儿的脊椎,发现损坏处的脊髓呈豆腐渣样。
这样隐秘的损伤,在医学影像上与脊髓炎呈现一样的水肿症状,因此,误判病因的情况至今仍然存在。刘根林总结,2002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北京博爱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收治的120位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儿中,有17位患儿在初诊时被定性为急性脊髓炎。“一些地方医院,对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认识还是不足。”此外,部分患儿在受伤发作8小时内就医,脊髓水肿尚在发展期间,核磁共振不能立刻照出异常,同样也会影响初诊的判断。
在此背景下,问询病史成了确诊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关键定性方式。“这类病情的发展是高度相似的——突发腹痛、背痛,排尿困难,下肢麻木无力,多数都是在舞蹈动作后迅速发生的。”刘根林说,“短的5分钟,长的可能两天左右,就会丧失站立能力。”
冯书彬建议,孩子若在练习舞蹈时发生意外,最好能够在8小时内使用大剂量的甲强龙激素进行冲击治疗,“越早就医,疗效越明显。经治疗,原本只能收缩肌肉的患儿,可能可以抬腿,原本只能抬腿的患儿,可能可以让腿部对抗阻力。”激素冲击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各地医院,王心悦、琪琪和小如都曾接受过对应治疗。
刘根林则倾向于一个相对悲观的结论:至少在他的观察中,注射激素并无明显效果,换句话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一旦发生,就难有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取决于损伤程度——他曾分析科室自2002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接诊的31例下腰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儿,其中有25例在伤后1到90天内恢复了独立站立能力。与之相对的,完全性损伤则极少见运动功能的恢复。完全性脊髓损伤,刘根林说,意味着肛门对刺激检查无任何反馈。在他接触的病例当中,完全性损伤的比例高达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