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部长带队赴经济大省,重点督导“停贷、保交楼”等突出问题
《财经》记者了解到,督导和服务工作组在各地关注的重点各有侧重。例如,在河南,易纲带领的工作组围绕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民生保障等项目建设开展现场协调和服务。在山东,黄润秋率领的工作组就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用、增加有效投资带动消费等情况,开展实地督导和服务。赴浙江的工作组实地督导发现,浙江顶格执行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有力推动了经济回升向好。
对此,卢进勇表示,每个省的督导与服务侧重点不同,综合起来就会发现这10个省的重点问题实际上就是当前全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是5月召开的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所重点强调的需要落实的问题。
与此同时,此次行动既是督导又是服务。8月26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工作组与山东省的对接会上表示,赴山东工作组将强化上下联动,坚持督导和帮服并重,与地方开展联合办公,现场督导、现场协调、现场服务,着力打通关键堵点,促进政策加快落实,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财经》记者注意到,各工作组在江苏、福建、湖北等多地座谈时,均有如上表述。
工作组的具体工作内容也体现了“督导和帮服并重”。例如,央行行长易纲在河南时表示,督导和服务组将在扩大投融资、提高审批效率等方面给予河南更多支持,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对此,卢进勇表示,当前“放管服”改革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牛鼻子”,对于中央来说,既有对地方管理的义务,也有服务地方的义务,所谓的服务就是发现问题、帮助和指导着地方解决问题。
前期,工作组督导和服务的目的均为经济大省,这又透露了什么信号?在卢进勇看来,这是为了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以经济大省带动全国经济的增长。10个经济大省的经济总量巨大,把经济大省的经济稳住了,对全年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此外,这些经济大省的经济基础好、经济增长潜力大、经济发展经验丰富,经济增长见效更快。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表示,经济大省多是外贸大省,利用外资额也都在全国排在前列,对稳外贸也十分重要。
下半年经济大省屡被提及。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会上,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和广东省长王伟中,江苏省长许昆林、浙江省长王浩、山东省长周乃翔、河南省长王凯、四川省长黄强也进行了发言。
李克强表示,6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6省里4个沿海省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超过6成,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
稳经济政策如何在地方落实?
第九次大督查的重点同样是为稳住经济大盘。
8月22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在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动员部署会议介绍,紧紧围绕稳住经济大盘和改革发展主要任务,聚焦稳增长、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肖捷还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今年开展大督查的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受疫情等国内外一些超预期因素影响,市场主体生存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增多。《财经》记者曾调研的数十家企业都表示生产经营十分困难,甚至很多企业主表示,对于企业来说,当前最重要的目标是活下去、保生存。
为了助力企业等市场主体渡过难关,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财经》记者了解到,国务院19个督查组在各地的明察暗访中,也发现地方存在不少与政策相违背的问题。
例如,在陕西,第十六督查组发现,当地市场监管部门针对小微市场主体的一些行政处罚存在“过罚不当”“类案不同罚”等问题,影响了小微市场主体的正常经营。
对此,督查组认为,在经历三年疫情、大量实体经济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处罚方式从严从重,不但不利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国家助企纾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