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部长带队赴经济大省,重点督导“停贷、保交楼”等突出问题
在广西,第十三督查组调查发现,贵港市发改委今年先后两次通知市里各部门领取一本所谓的“规模以上和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的小册子,里面的企业有786家,鼓励各市直单位部门在公务采购时,按照上面的企业“优先”选择。
第四督查组在上海市普陀区明察暗访,发现该区某国有企业和小微企业承租方因存在转租情形,在租金减免过程中,各方产生纠纷。
在浙江湖州,督查组对浙江湖州二手车交易市场在代开交易发票时,存在服务费过高、只收费无服务的问题进行了暗访,发现此项收费的确高于省内及周边地区水平。暗访发现,湖州多家二手车市场的交易大厅只公示了收费价格,多收费项目等只字未提,诸如车辆外检等本应包含在交易服务费中的服务却被告知没有。
《财经》记者在调研时,采访了多位企业负责人,他们反映,一些地方很多纾困政策出台,但企业并不能享受到。万洋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制造业集聚平台运营商,公司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核心城市布局了多个园区,为1.7万多家中小制造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和投资意愿了解甚深。该公司副总裁杨凡告诉《财经》记者,公司每天服务大量中小企业,对它们的情况非常清楚。中央和地方层面推出了很多优惠政策和纾困政策,但企业很多时候拿不到。“中央给出一个指导性文件,省里再给出一个工作指引,市里给出一个执行标准,县里能配套的配套,不配套就算了。因此,政策落实还需要到位。”
卢进勇告诉《财经》记者,督察组发现的这些问题反映了部分市场主体的真实处境以及地方在营商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虽然今年以来,出台了系列扶持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但显然地方在落实上还存在较多问题。这也反映出地方对经济政策理解得不到位、执行不到位。
卢进勇建议,让地方更好落实中央的经济政策,一方面要定期督导检查,另一方面要发挥媒体的日常监督舆论作用。此外地方层面很多政策落实不到位是因为理解不到位,中央层面要给地方多做解释,而不是只发一个文件就可以了。
“今年还有4个月就将结束,接下来经济能否更好恢复,一看疫情,二就是看稳经济政策能否落到实处、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卢进勇表示,看好接下来的经济增长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