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欧能源博弈互刺:俄罗斯出“王炸”断气,欧洲希望冬天不太冷
不过,就具体成员国来看,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以8月30日的数据为例,欧盟最大经济体——德国的填充水平为84%,法国、意大利的填充水平分别为92%和82%。但奥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亚、拉脱维亚等国仍未达到80%的及格线。
霍伊认为,即便勉强完成储气目标,并非意味着欧洲今冬可以高枕无忧,“欧洲提前完成了天然气储备目标,这起到了一些缓解作用,但欧洲冬季供应的风险依然存在。”大宗品数据情报公司ICIS此前构建的模型也显示,如果各国未能减少燃料的使用,欧洲的天然气库存仅够使用至明年3月,这一前提是:即将到来的整个冬季都有少量俄罗斯天然气持续供应,且并未出现异常寒冷的天气。而如今随着俄罗斯“无限期”对欧洲天然气断供,即便各国节衣缩食,当前的天然气库存肯定会在明年3月前加速用完。
如果天然气进口跟不上,欧洲天然气短缺的威胁依然存在;倘若再遭遇寒流等低温天气,则可能会迅速耗尽库存。
因此,欧洲多国必须与时间赛跑,加快在全球其他市场“觅气”。
霍伊认为,在这场争分夺秒的能源博弈中,对于欧洲而言,捷克和斯洛伐克将遭受最严重的经济打击,两国不仅会经历天然气短缺,而且由于紧密的供应链联系,还很容易受到德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在德国,能源密集型行业,比如钢铁制造、玻璃、化肥等将最先受到天然气配给制的影响,因而德国经济衰退仅是时间问题;在欧洲其他地方,能源价格攀升、消费信心下降和外贸疲软将成为常态。
欧盟统计局8月31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能源和食品价格持续飙升,8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9.1%,超出市场预期,再创历史新高。经济学家预计,随着俄罗斯暂停对欧洲供气,欧元区通胀率还将创新高。
“我们预计2023/2024年对于欧洲而言,依旧是个难熬的冬天,高通胀和经济增幅放缓将持续至2024年。”霍伊说道。
对于俄罗斯而言,由于握有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得以继续与西方斗智斗勇。根据俄气上周公布的数据,该公司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达到创纪录的2.5万亿卢布(约合人民币2820亿元)。国际能源署统计显示,7月俄罗斯每天出口740万桶原油及石油产品,仅比年初每天减少了60万桶。俄罗斯经济部8月中旬的预估显示,由于石油出口量增加以及天然气价格上涨,预计俄罗斯今年的能源出口收入增加至3375亿美元(约合2.3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明年,俄罗斯能源出口收入将降至2558亿美元,但是依旧高于2021年的2442亿美元。
但是,俄罗斯的能源红利还能持续多久?前述俄罗斯学者告诉第一财经,他对于后续俄罗斯数据并不乐观。由于俄石油开采、天然气输送等设施中需要不少来自西方的零配件,但当前各种制裁加码,一旦这些设备无法及时维修更新,那么势必对俄能源后续开采等产生影响,也会对经济产生滞后效应。在更远的将来,俄罗斯的能源也需要寻找替代市场。
“显然,即将到来的冬季对俄罗斯及其西方对手都是考验。”霍伊告诉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