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就以C端的规模,带动B端的体验,比如,用BOSS直聘收简历,反应很快,短时间能收到大量简历。
相应的困扰是,招聘者时间有限,“已读不回”十分常见。
“哪有那么多时间一个个地聊呢?每个人抛出来的问题都不一样;同样的回复即便复制粘贴,对待不同的人,常用语也得不一样,还得经常更换。”一家上市医药集团的HR李妍说。
Jason向《21CBR》表示,在BOSS平台,每个候选人要沟通几个来回,才能得到对方联系方式,再等待对方回复,增加时间成本,降低了效率。
算法技术的作用,似乎在其次,至少没那么神奇。
“行业来看,不存在某一家拥有特别牛的算法。(直聊)能用的信息几乎都是一样的,各家大的逻辑都差不多。”一位在线招聘平台技术副总裁告诉《21CBR》。
一位猎头提到,她在BOSS发布过“柔性直流输电”的相关岗位,识别出来的是电气工程师、电气设计相关的候选人。
“10个推荐的有9个半不是相关的,严重拉低了工作效率。”她说。
这些年,BOSS直聘争议如影随形,也有报道质疑,其借算法存在杀熟调价等行为。
李妍使用BOSS直聘的时间超过5年,去年她拒绝了销售推荐的升级服务,今年1月起,每个月发布三四十个职位,却没招到多少人。
“原先还能发的一些基础岗位,不给发布了,除非出钱买竞招。”李妍说,直观感觉平台给的权益在慢慢往回收,“没有早期那么好的免费体验了。”
“人力”刚需
BOSS直聘关闭新用户注册,长达一年。
这是对手们抢占先机的绝佳窗口期,纷纷积极获客,尤其是C端流量。以前程无忧为例,去年Q3的广告和促销费用增幅,高达123.2%。
却没人挤下BOSS直聘的第一名。
“新增暂停一年,其他招聘平台,为什么还是赶不上BOSS?”一次电话会上,大摩分析师抛出提问。
赵鹏的回答很官方:用户留存,才是真正的用户增长。
大量求职者,也的确显露出对它的热情。
暂停新增期间,BOSS直聘注册失败人数,超过4000万,甚至有求职者愿意花钱购买其账号。
注册重启后,新增的1000万用户中,主要为应届生,即学生用户较多,7月下旬开始,蓝领用户占比开始回升,白领用户也保持稳定增长。
无论求职方还是招聘方,BOSS直聘的一大优势,在于其足够下沉。
BOSS直聘官方披露,截至2021年3月,其C端流量池有8580万求职者,蓝领和大学生分别占28.8%和16.2%;在B端,百人以下规模的中小企业用户,占比达到八成。
“BOSS上适合找‘人力’,而不是‘人才’。”90后创业者朱泰,对比使用过的几家头部招聘平台。
他认为,BOSS直聘很难招到适合的高端人才,形容对其印象——招聘界的拼多多。
从用户量的角度,这不失为一种优势。
李妍常年接招聘普通店员、行政人员等基础岗位的需求,候选人的学历普遍为大专、中专,她告诉《21CBR》,对比几家,BOSS直聘是寻找这类人才最合适的。
这类群体数量庞大,他们的求职需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自然流量。
今年二季度,受到疫情等因素的打击,BOSS直聘实现营收11.12亿元,同比下降4.8%,7月开始,招聘市场呈现出恢复趋势。
据BOSS直聘披露,在企业端用户,月活规模持续稳定增长,7月新增的职位数量,环比6月上涨15%,发布新职位的招聘者账户数上涨 23%;服务业蓝领方面,8月前两周环比7月后两周,新增职位上涨超过20%。
这些积极态势,均会反馈到业绩上来。
对许多用户而言,找工作已然不易,他们最关心的是,招聘平台不要走偏。
(文中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