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芯片将断供,专家:突围不能靠“自嗨”,反腐风暴证明只砸钱没用
归根结底,芯片不是凭一国之力、拼命投入就可以解决的,“中国芯”不可能独木成林,它需要一个全球的创新协作体系,而且还得是一个有信任的生态体系,这是最难的。所以,开放的体系和不断能创新的人才,才是根本。
不想被孤立,只有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同时,更加开放,融入世界,也让世界拥抱中国,让中国长期成为他们最大的市场,芯片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这可能也是最低成本的办法。
正如郑永年教授日前在“2022世界半导体产业发展论坛”上所说,越是全球化遇到困难的时候,中国越应当大胆走出去,拥抱“第三次开放”,引领全球化。
中美关系如何避免恶性循环?
美国的对华“高科技战”再次升级,也引发对中美经济“脱钩”的忧虑。曾十多次陪同卡特总统访华的刘亚伟博士,以多年来中美交流的切身体会,分析指出,中美的交流和对话,在今天仍然很重要。因为解决中美矛盾的核心要义,还是要改变双方的一些错位认知,通过相互的了解,达成理解与合作。
今年既是尼克松访华50周年,也是邓小平第二次南巡30周年。如何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最近我听到中美双方都有一些理性的声音,值得回味。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9月5日在《北京日报》的文章,提到一段往事: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曾经历过安全环境的恶化,这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胡乔木在总结这段党史时曾说,我们当时高估了外部的威胁,因而做出了过火反应;这使得外部压力进一步增大,我们的反应也更加激烈,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文章说,今天,一定要在顶住压力的同时,重点考虑怎么避免恶性循环,争取比较良性的互动。这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十分关键。
美国也有积极的“知华派”发声,前助理国务卿董云裳上月末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她不认可过去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态度。她认为,美国和中国应摆脱“零和竞争心态”,加强在各个领域的合作。
作者 | 万霞,深圳卫视直新闻《慢点·观察》高级主笔
编辑丨陈淼松,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