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艾茉莉,他心里也是爱的。“社会就是多样性的,无论什么人都应该被接纳。文艺作品就是反映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是这样,就需要多种多样的人物出现在作品里。”
后来一有人说,你演了个坏人,他就先跟人掰扯: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永远不要去这么区分角色,我们要爱一个角色。”他想起小时候,周围都是“反革命”分子的子女,但在一起玩得很开心。“身边那些叔叔阿姨,都是大家认为的坏人,但他们为什么却那么温暖?我的父亲也很慈祥、很爱我。”
表演的自由
去年,冯远征主演的电影《应承》悄然上映,票房惨淡。这是个看上去就不受市场欢迎的影片,讲的是一位拾荒者一诺千金,应承下别人的临终托孤,为供其女儿上大学,被迫四处流浪以拾荒为生。他被人物的性格和尊严打动,慨然接下了角色。
被记住的常常是无心插柳的客串角色,而真正动情投入的戏,却不一定被很多人看到。最过瘾的角色是哪个?他想都没想,给出了一个冷门的答案:《最后的王爷》。
那是一个年代戏,他演了一位清朝末代王爷的一生,从晚清到革命,然后民国了、抗日了、解放了,最后新中国成立了。这位王爷随时代起起落落,没少出洋相,喜剧包裹的却是一生的命运。冯远征极少地体会到“附身”的感觉,“怎么演都对”,每天在片场琢磨着哪些有趣的事可能在人物身上发生。甚至工作人员都在盼着,冯远征什么时候来片场,想看他今天怎么演。
“这个角色让我找到表演的自由,一个演员能碰到这么好的剧本太难了,这是我的幸运。”他说。
表演的自由总是出现在从未涉足的未知地带。“我是这样的一个人,我觉得一个东西好的时候,就不要再往前走了。就像吃奶油蛋糕,第二块一定没有第一块好吃。”《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火了以后,有二三十个同类角色找上门来,他一个都没接。因为没有一个写得比《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好,他对制片人说,如果写得比安嘉和还变态,他一定演。甚至当一种表演方法受到欢迎,下一部戏他马上换种方法。“我不是一个高产的演员,对剧本过于挑剔,但如果去看我的这些作品,我相信不会让大家失望。”
虽然身处演艺圈,但他对现实的生活始终有极大的兴趣。闲下来,他不太看电视剧,最喜欢看纪录片和法治节目,相亲节目也看。从这些节目当中,他能看到人生和人性,“比方说相亲节目,面对一个人的时候,他们各有各的态度,很有意思。”法治节目里,邻里因为生活琐事可以打到法庭上,亲人因为遗产争执可以反目为仇,他就琢磨,如果要演这类人,他可以在他们身上找到依据。“观察生活是一个演员一辈子都不可缺的课。”他说。
发于2021.12.27总第1026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冯远征:好人、坏人和怪人
记者: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