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网络热点

“长十一”首任总指挥杨毅强:2025年中国有望开启太空旅行

0fG拜客生活常识网

杨毅强:中国航天商业化需双轮驱动——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航天的商业化方向并不复杂,如商业火箭本质上就是运载工具,未来的主要盈利模式是按公斤收费,并发展广告命名、文旅等延伸服务;而卫星的商业化路径则是提供稳定、精确的数据,如卫星导航,以及遥感卫星与环境监测、城乡规划等的结合。我认为,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关键不是火箭或卫星,而是应用。越接近普通民众和终端用户的业务收益越高,我们要让商业航天深入到普通人生活中。0fG拜客生活常识网

对商业航天企业来说,目前在舆论层面的不良倾向是企业动辄宣称要做中国“马斯克”,希望以故事获得市场和资本青睐,但可靠的产品才是发展基石。其次,传统航天重发射但轻服务,相关企业应强化服务意识,形成“火箭要为卫星服务,卫星要为应用服务”的理念。此外,企业还应避免“跑马圈地”,而要搭建公共实验平台,盘活各自资产。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是,未来商业航天会向全球化演进,中国相关企业还应增强对国际市场的敏感度,担负起引领国际行业标准、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走出去”的重任。0fG拜客生活常识网

商业航天投入产出比:1∶20?0fG拜客生活常识网

环球时报:从“长十一”总指挥到商业航天创业者,如何看待身份的转变?0fG拜客生活常识网

杨毅强:转型总伴随着阵痛。创业后,我们似乎可以“放飞自我”了,但所有的平台,包括研发体系等都需重新搭建。其次,作为商业航天从业者,我们需遵从商业规则和逻辑,除考虑怎么做项目外,更要创造从国家到社会层面,特别是市场认同的产品和商业模式。0fG拜客生活常识网

环球时报:随着太空旅游、太空资源利用等的全面开拓,商业航天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都体现在哪些方面?0fG拜客生活常识网

杨毅强:这个问题可以从“传统”和“新态”两个层面来分析。传统概念上,诸多研究报告都对商业航天的投入产出比做过分析,美国也有“商业航天投入1美元,将获得7倍、10倍,甚至20倍回报”的说法。但该说法多指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这类项目可将大型火箭、卫星等研制过程中形成的成果转化为国民经济所用,比如中国北斗卫星为全球用户提供的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另一方面,商业航天技术的进步也将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这些科技将落地转化到消费级的应用场景中,比如订购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的全球用户已超45万;再比如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国大物流建设等,这些技术信息化让人类社会经济的运转更高效;此外,遥感技术、导航增强、无人技术等不仅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助推器。0fG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2025年中国有望开启亚轨道太空旅行,亚轨道飞行是什么?
  • 一箭九星!我国成功发射吉利星座01组卫星
  • 台军今天“重大意外”与花莲地震有没有关联?台军方回应
  • 韩国首枚自研运载火箭“世界号”发射升空 此前曾两度
  • 韩国首枚 “完全自主” 火箭发射成功,运载力逊于我国70
  • 韩首枚国产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成第七个本土成功发射自研
  • “世界”号运载火箭让韩媒沸腾 专家:运力不及部分中国
  • 男孩在天文馆发现科普视频有多处错误 馆方:已进行画面
  • 破纪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成功发射103次
  •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2030年左右能将中国人送上月球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