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航天服功能齐全设计精密,目前全世界也只有三个国家具备独立制作航天服的能力,它们分别是美国、中国和俄罗斯。
这排名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国航天发展水平,以及它们在世界上的排名。我国航天工程虽然起步晚,但厚积薄发更显得突飞猛进,以至于美国这些年总是想方设法干扰我国航天发展,就怕哪天超越了他们。
为何舱外航天服是一次性产品
话题再说回航天服身上,我国对航天员的航天服设计非常重视,就拿航天员刘伯明身穿的二代舱外航天服来说,其本身重130公斤,衣服长度可调节,最多能满足1.8米身高的航天员穿着舒适。
虽说航天服总体重量有些“超标”,但航天员穿到身上却非常轻便的,这都多亏了从选材到制作近乎1000道的研发工序。
保守估计,一套舱内航天服造价约20万人民币左右;但如果是舱外航天服,价格怕是要飙升到2亿多人民币,也就是近3000万美元。
当然造价昂贵归昂贵,航天服在使用上也是有寿命限制的。记得我国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寿命是2年用5次;二代舱外航天服做过不少技术升级,使用年限也从2年5次变成了3年15次。
不过这都是理论上的使用寿命,真实情况是但凡舱外航天服被航天员穿出舱外后,它就不可能再回来了。
换句话说,舱外航天服只有一次上天的机会,一次过后就要随着货物仓被抛弃,而反观造价20多万的舱内航天服却能被带回来重复利用。
这简直让人不能理解,价值约3000万美元的舱外航天服咱们不要了,20多万人民币的舱内航天服却要不辞万里带回来,这怎么听起来有点儿败家啊!
事实当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舱外宇航服设计精密价值高这有关部门当然知道,可是要把它从太空中带回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不想带,而是带不了!
原因就出在舱外宇航服的重量上。上文我们也说了,每件舱外宇航服大约在130公斤左右,几乎相当于两名航天员的重量。
那大家知道神舟返回舱的面积是多少吗?直径2.5米,面积共22.4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