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荒废的天文土地,是时候重新开垦了。
开荒需要园丁,戴文赛愿意成为这名园丁。
于是,他带着妻子去了南京大学。
教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当时的中国连一套适合我们具体情况的天文教材都没有。
编写一套教材,是当时中国天文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
戴文赛扛下了这份重任。
在他的一生里,发展中国的天文事业就是他的全部。
直到身体已经被病魔侵蚀,工作的时间从五小时递减到一小时、半小时,戴文赛还是会把学生们、助手们叫到床边来讨论天文学术。
偶然有了一个想法,也要立刻让家人帮自己记下来,以便学者们进一步研究。
他为中国培养出众多天文工作者,如今许多人已经成为了我国各大天文台站的骨干力量。
从动手术到临终前的一年零九个月中,他还写了十多万字的手稿,校完了《太阳系演化学》(上册)的原稿。

戴文赛之于中国天文事业,不仅是开荒的园丁,更是天文教育事业的一场及时雨。
在他的影响下,如今依旧还有很多像戴文赛这样的人在钻研着天文学。
有一些世俗的声音,会质疑他们:“这个专业看起来不好找工作,没有前途。”
但对他们和中国天文事业来说:
唯有热爱,才是最光明的前途。
前人流芳百世的佳作,给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蕴;
后人发自肺腑的热爱,正是我们探索宇宙的勇气。
来源:人民阅读(id:PeopleRead)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桔


关注“广东共青团”B站、抖音、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