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作家笔下的“世越号船难”:抱出遗体的潜水员与罹难者父亲的拥抱
2021年1月22日,遗属们在青瓦台削发抗议,他们表示,所有涉案人员几乎都被判无罪,检方对真相弃如敝履。
谈及目前韩国社会对于世越号船难的主流看法,金琸桓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关于世越号事件的真相,韩方还在努力探寻中。”
金冠灴特别强调 “一起”这个词,不论是在搜救中的分组行动,互相配合,还是结束搜索之后,为改善潜水员待遇奔走呼喊,与遗属共同哀悼,陪同他们踏上漫长的厘清真相之路。生命的最后一个夜晚,他也是和遗属与义工们一起度过的。
长篇小说出版之后,金琸桓亦无法忘却这一路遇到的许多人,感慨“怎会有如此美好的人”。他再次拜访他们,提笔写下短篇小说集《生者的眼睛》。金琸桓说,这本书“突出那些‘为他人奉献的人性之美’,而非痛苦本身”。
在他写下的故事中,一位生还者救助了其他乘客,凭借眼神就认出当初救下的孩子;父母把遇难孩子的书捐献给学校图书馆,孩子们透过阅读那些书,认识、记住了书曾经的主人;生还学生无法忘怀老师最后的身影,立志回到母校成为老师;搜寻遗体的民间潜水员不堪病痛决意自杀,死前决定见罹难者家属最后一面……
相比于非虚构作品,采用虚构手法创作的小说,反而让事件中各方人物自由相遇,用更紧凑的方式,将所有人共同面对的伤痛陶冶于一炉。
在光化门广场,警察向示威的人群投射辣椒素和水炮,罗梗水被击中倒地,水炮的冲击使他难以站起,恍惚之间,他仿佛重回搜索现场,感到自己被孟骨水道强劲的涡流席卷。这时,一个男人冲进水柱里,趴下来抱着他。罗梗水认出,那是自己找到的一位罹难学生的父亲。眼看着他也被水柱击中后颈,罗梗水劝他快躲起来,只听见对方坚定地回答:“潜水员,你不要动,我来挡着,我来保护你。”
这些民间潜水员卷入世越号事件后,最终也成了受害者。潜入深海时,他们并没有受到足够的保护。金琸桓用文字创造、凝结了一个瞬间——一名罹难者的父亲与一名潜水员紧紧拥抱,正如潜水员在沉船中,伸出手臂,把罹难者带回家人身边。
(感谢阿雅斯为采访翻译提供帮助)
南方周末记者 朱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