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邻居
宇宙就像一个洋葱,一层一层地包裹着每一个物体。
从地球到太阳,从太阳到星系,再到银河系、超星系团、大尺度结构,没人知道再往后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内容出现。
不过所有的一切都受到了来自引力的作用,在强大的引力作用面前,即使是星系本身也不能改变。
每个星系之间相互影响,即使距离相距甚远也能在微弱的引力作用下通过量的积累完成质的转变。
仙女座和银河系便是如此,两个星系彼此间的距离只有250万光年,这应该是离我们最近的星系了。
大约在公元964年,波斯天文学家发现了宇宙中的仙女座,但受制于观察条件,仙女座的样貌被称作“模糊的图片”,也就是“小云”。
直到1612年,德国天文学家西蒙·马吕斯根据望远镜才对仙女座进行了早期天文描述。
尽管作为一个大型结构,仙女座想要完整发现仍然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
最终在19世纪,艾萨克·罗伯茨终于拍摄到仙女座的第一张图片,而它被普遍认为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云。
但实际上科学界并不完全赞同这个理论,部分人认为将其看作是独立存在的星系。
因为在18世纪就有人提出,银河系不过是众多星系中的一个。
新发现的这个椭圆形星云当时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来解释,后来越来越多的天文学家拍摄到的照片在对比中发现,两个地区的天体星等有着明显差异。
为了支持仙女座实际上一个外部星系的说法,赫伯·柯蒂斯决定对仙女座进行深入观察。
经过数年的研究和分析,柯蒂斯的疑问在埃德温·哈勃这里得到了初次解惑。
哈勃根据胡克望远镜拍摄到的照片进行分析后认定,仙女座是河外造父变星,最终解决了仙女座与银河系的争端。
根据他的理论分析表明,仙女座的特征并不是来自银河系内部的恒星和气体团,而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星系,并且离银河系非常遥远。
仙女座的研究除了最早的这批天文学家的观察外,也离不开无线电技术和射电望远镜的发展。
在新时代的高科技下,宇宙中的物体一览无余。
星系融合
在这几十年的研究中科学家不断了解着这处巨大的天体结构,它应该是在宇宙诞生后的100亿年里由较小的原星系碰撞,以及长期的合并事件形成。
在这一时期,仙女座的恒星形成率非常高,大约在1亿年的时间里使它成为了一个发光的红外星系。
过去20亿年中,整个仙女座圆盘的恒星形成已经减少到几乎不活动的程度,也就是说它的形成已经稳定下来,并且保持了今天这样的结构。
仙女座作为一个年轻的星系,内部有着460个球状星团,这点亮了仙女座的大部分地区,并且亮度比本星系群中任何其他已知的球状星团还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