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下架了?东方甄选最新回应!一根卖6块钱真的“丧良心”么?
据了解,目前我国农副产品流通供应链涉及多个环节。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副产品市场流通供应链包括了:产品源头端种植(养殖)生产合作社、企业等,上游端采购平台、加工企业、批发商等,物流服务端仓储、冷链等,下游端线上与线下的各类电商平台、商超等。
“农副产品流通供应链有这么多环节的角色参与,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基本的利润保证。不能断章取义,忽视总体,单独摘取一点或者几点来看待和分析问题。” 袁帅说。
农民日报:“助农”别成“伤农”
对于此事,农民日报9月28日发表评论文章称,秋粮收获时节,电商平台的玉米价格再次引发热议。这反映出社会对于农业发展、农民利益的日益关注,这是件好事。但令人惋惜的是,这场由“助农”引发的讨论,却最终演变成一出“伤农”闹剧。不仅伤了农民,伤了东北粘玉米的品牌,其实也伤到了消费者的利益。
更何况,此玉米非彼玉米。我们惯常认知中玉米是煮着吃的,而统计口径中和农民实际生产的玉米,既包括食用玉米,更多的还是瞄准饲用等大宗消费市场的“大路货”,食用玉米在我国玉米消费中还占不到10%。食用玉米中的优质鲜食玉米对品种品质、种植方法、采摘时机、采摘方式等都有更严格的要求,成本自然只高不低。抛开品质谈价格,对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农户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
7毛一根的玉米有没有?可以简单算笔账。
据统计,2020年全国玉米种植总成本为每亩1079.98元,亩均单产421.13千克。一根长势好的玉米,重量大约能达到六七两,按此估算,7毛一根差不多也就是成本价。尤其在今年农资价格上涨等因素的推动下,农民生产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
归根结底,7毛一根也好,6元一根也罢,理性讨论无妨,但别冲动之下伤了农民和真“助农”的人。
而判断一种营销行为和营销模式是否是真“助农”,要看它能给产业带来怎样的发展前景,更要看它把农民放在了什么位置、给农民带来了怎样的好处。只有农民有了合理收益,产业链上的各方才能行稳致远,形成良性循环。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证券时报、中新财经、农民日报、公开资料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