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逆袭”硕士后当外卖员,当事人:“接受自己是个平凡的人”
转学后,我的成绩一路下滑。一方面是换了新的环境,我在村小的时候,数学很好,所以转学后一开始不听老师讲课,靠自学就能学会,但慢慢地再听,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思路了,所以到了高中,数学这一科完全躺平了,数学高考满分150分,我才考了59分。
另一方面,我和爷爷奶奶并不熟悉,住在他们家感觉比较拘束、压抑。爷爷奶奶家的规矩很多,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碗里不能剩饭、牙膏不要多挤、刷牙水不能喷地上……有时候,奶奶会不停地絮叨,我也会和她顶嘴。
何成(后排左三)小学六年级转学到了县城
在县城刚上初中的时候,我的英语很差,因为在村小一到五年级都没学过英语。如果不是因为初一的一件小事,我可能不会学英语专业,更考不上研究生。
当时初一第一次听写单词,听写的内容是五种颜色,我怎么背都背不下来,留下来补考的时候,把小抄藏在袖子里。
英语老师看见了,她走过来轻轻地把小纸条抽走,什么也没说。从那时起,我没有再作弊,很努力地记单词,因为我们家很讲规矩,我知道作弊是不对的,第一次就被发现,督促我以后彻底死心。我的同桌在教育机构学过音标记单词,他教了我这个方法,后来一点点积累,英语成了我的优势。
初中毕业,我考上了息县的一所老牌高中,但由于五叔在潢川县发展,说那边的教育资源更好,爷爷奶奶也在潢川县买了房子,我不得不再次转学。
高中的时候,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能考上大学,不会想那么远。那时候,我也有过理想,想长大了当音乐老师,因为我唱歌很好。高中有艺术类的班级,高二的时候,我想过转班,做艺术特长生。但班主任知道后给我爸打电话,我爸说:“怎么能学这个呢?学这个没有前途。”
高一结束分文理,我选了文科。我物理考试不及格,学不了理科。此外,我的史地政基础还可以,初中很多人觉得历史是副科,老师管得不严,就不学。但我不会那么功利地去想什么有用学什么,只要我感兴趣都愿意多学一点。
2011年高考,我考了450分左右,比当年的河南省本科线460分差了近10分。我们学校430分以上复读免费,我决定回去复读。当时复读的同学很多,我们班只有一个人考上一本,考上二本、三本的加起来20多个。但三本学费很贵,一些同学考上了也会选择复读。
但我回学校复读了两个礼拜,始终没有进入学习状态,再来一次可能结果也好不到哪去,比如数学考试中对其他同学来说不算难点的题目,都能给我卡住。8月23日,大专录取通知书到了,第二天,我就去北京科技大学延庆分校英语教育(幼儿教育)专业报道了。
“选择了‘离群索居’的生活”
刚到北京念书的时候,心里肯定有一点自卑、迷茫的感觉。但这种感受我已经很熟悉了,我五年级转学到县城,发现同学穿的衣服更鲜艳,皮肤更白,文具盒里有各种各样的笔,有零花钱买零食,学校门口有很多小店,但在农村学校门口什么都没有。
何成从县城骑车回老家,总共15公里
不同的是,到了北京有了一点点紧迫感,虽然我的家庭没有缺过钱,但我能感觉到不是那么富裕,所以把钱看得比较重。我爸妈每学期开学给我打一万块钱,交完六千块钱学费,余下的是我一学期的生活费,但我每月只花不到一千块钱。
直到研究生毕业,我都没买过几件衣服。平常吃学校食堂,我都选比较便宜的,后来食堂大姐认识我了,我还没点菜,那大姐就问:“又是点辣白菜呀?”我偶尔也会点尖椒肉丝,可能点三次辣白菜或者其他素菜才会点一次肉。
其实食堂有窗口打饭和小炒两种选项,但窗口打饭要排队,结束得早,所以我每次去点小炒,只有一个菜和米饭。我不愿意扎堆打饭还有一个原因,人家都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桌吃饭,我总是一个人,干什么都单独行动。
单独行动的习惯已经有很多年了。我五六岁的时候,和几十个孩子在村里跑来跑去,如果被我爸看到了,他会在远处吼一嗓子,说不要跟那几个坏孩子玩。时间长了,别的孩子能感觉到我爸不喜欢他们,慢慢地远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