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后软流层作为岩浆被喷出来,冷却之后成为了岩石,经过雨水的冲刷再次以颗粒的身份进入自然,然后开始下一个制造泥土的旅程。
由此可见,泥土很脆弱,它们必须要和植物一起才能变得牢固,如果离开了植物,泥土又会朝原本的颗粒发展。

海底的地壳
爱护泥土
控制泥土流失的最好办法就是多种树,地球想要形成一层泥土真的很不容易。
人类在发展出农业文明、游牧文明之后,更加离不开泥土的滋养。
然而,人类离不开泥土却不爱惜泥土,每年全球流失的泥土量为600多亿吨,这对于平均厚度只有50厘米的土壤层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而且人类的很多农用、牧用泥土,是抢夺森林的泥土,森林的土壤厚度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厚。
以亚马孙雨林的土壤为例,它们失去雨林庇护之后,只能维持1到3年的肥沃能力,之后就会失去种植能力。

亚马孙雨林被破坏
于是南美洲陷入了砍树、种植、荒废、再砍树的恶性循环,亚马孙雨林大面积减少。
我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农业国家,很早就意识到了泥土的重要性。
古人直到泥土的养料来自生物的尸体,所以才有“落红不是无情物”;也知道物质循环的道理,才会有“质本洁来归洁去”;还知道许多动物无法离开泥土,于是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可见,华夏的泥土不仅养育了华夏民族,还给我们的文化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我国文化与泥土的关系
泥土诞生不易,毁坏却很容易,形成1厘米泥土需要1000多年,但是毁灭1厘米泥土只需要1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