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都有起点和终点,有诞生就自然有死亡,恒星也不例外。

来自悉尼大学天文研究所的学者发现了银河系死星的墓地,经过长久的观测与记录,科学家绘制出了一张巨大的死星分布图表,它们散落在银河系的各处,整个结构的大小甚至超过了银河系。

银河系的历史十分悠久,大约在宇宙大爆炸8亿年之后它就诞生了,并在随后的时间里不断壮大自己,时至今日银河系的恒星总数足有上千亿颗,在银河系厚盘的深处,仍有早期的一代恒星坚守着,年龄可达到百亿年之久。

现代主流理论认为,恒星普遍诞生于星云之中,星云的概念较为广泛,任何扩散物质都可以称为星云,而恒星诞生的地方则是在星云中的分子云,它的包含了大量的氢分子和少量的氦分子,多半是大质量恒星爆发后留下的遗骸。

分子云从诞生之日起,就在缓慢地旋转,不过由于它的分布范围很广,所以旋转速度也很慢,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子云内部会出现一个气体和尘埃密度较高的区域,通常来说,该区域的直径可以达到一光年,这就是恒星的摇篮。

随着物质密度的增高,其他的物质也会发热和升温,同时吸引更多的物质向分子云中心跌落,最终形成漩涡,大约在几万年过后,漩涡会进一步增大成盘状漩涡,中心气体则在不断挤压下逐渐形成一个高质量且高密度的球体。

这时原始恒星就诞生了,它会进一步吸收周围的气体和尘埃,变得更亮更热,直至突破临界,产生核聚变反应,成为一个真正的恒星。
每个恒星都会度过稳定的主序星阶段,质量和大小不同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从几千万年到上百亿年都有分布,这是恒星一生中最漫长也最平凡的时期。

当它的氢耗尽时,就开始步入了演化末期,氢变成氦,氦变成碳,直至聚变出铁的那一刻,恒星内部向外的压力再也抵抗不住自身向内的引力,发生大爆炸,走向死亡或是踏上另一端旅程。

质量较小的恒星会成为一颗暗淡的白矮星,并被气体云所包裹,质量更大的恒星则会在超新星爆发中变成一颗中子星或黑洞被称为“死星”,在银河系漫长的历史中,这样的死星至今大约有10亿颗左右。

死星足以扭曲周围的空间和时间,至今仍是人类认知之外的事物,所以对它们的分布进行建模是一项重大的任务。

绘制它们十分艰难,因为你可能根本找不到它们在哪里,超新星爆发会产生不对称的冲击波,可以在随机的任意方向把恒星内核加速到每小时三百万公里,由于它们移动速度极快且方向完全随机,一般在超新星爆发的地方很难找到死星。

几十亿年后人类再寻找它们,就好像一个在星际空间内漂泊的幽灵。
所以在绘制图像时,除了常规的观测以外,研究人员还建立了一个复杂的模型,在模型算法中输入恒星演化时期各个关键节点位置的有关信息,就可以得到死星可能存在的分布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