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步的结构来看,一个已经逝去的银河系,似乎要比活着的银河系大得多,也蓬松得多。
在生成的地图中,死星的残留物以及超新星能力冲击带来的模糊效应,使银河系显著的旋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只有一大团模糊的光晕。

从侧面来看,银河系墓地的厚度比银河系本体整整大了三倍,随着时间的推移,银河系边缘的旋臂会变得越来越松散与暗淡,大量的死星会聚集在这片区域,并最终脱离银河系,消失在宇宙之中。
根据现有的数据来看,科学家认为最外围的旋臂上,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恒星都已经消失了。

太阳系在银河系中处于相对外围的位置,在这片区域也更容易碰到从内部抛出来的死星,从统计学角度来看,距离太阳最近的死星可能只有65光年,在宇宙的尺度下,这个距离已经非常近了。

所以可以说,太阳系实际上是在死星的墓地中穿行,不过这恰好更利于我们观察它。
大约在50亿年后
太阳就会走出主序星阶段,变成一颗不稳定的红巨星,最终在爆炸中逝去,留下一颗白矮星,不过它和我们上面所说的死星几乎不是一个量级的。

它不具备死星的能量,并且太阳也没有超新星爆发时产生的冲击波加速,无法以高速向外围冲去,所以太阳大概也进不了银河系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