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亿年前,在一片混沌的太阳系中,地球诞生了,它恰好处于宜居带,有着适宜的阳光和温度,彗星和小行星撞击了地球,给地球带来了丰富的液态水。
又过了数亿年后,第一个单细胞生命出现在了地球的海洋上,此后在几十亿年的漫长进化中,生命逐渐从海洋蔓延到了陆地。
直至距今2亿年以前,一类强大的爬行类动物登上了地球生命的大舞台,一时间成为了地球的霸主,我们把它统称为恐龙,恐龙的种类繁多,体型从10厘米到30米不等,体重可以达到几十吨。
如果说人类是地球生命智慧之巅,那么恐龙就是力量的代表。尤其是白垩纪晚期暴龙科的霸王龙,它们身形巨大,且面部肌肉发达,咬合力可以达到12万牛顿左右,是世界上咬合力最强的生物。可以说在那时,没有动物是霸王龙的对手。
不过无论多强大的动物,归根结底都依附在地球上
假如地球出现了动荡,哪怕是恐龙也只是案板上的肉,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陨石撞击在了现墨西哥尤卡坦半岛,这次陨石撞击的能量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30亿倍,灭绝了当时70%的物种,恐龙的时代也在此终结。
陨石撞击说是当下恐龙灭绝原因最主流的理论,我们无法目击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只能寻找大量的证据去支持这一假说,尤卡坦半岛的巨大撞击坑以及当时气候的突变,都为这一假说提供了支持,近日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在对月球的陨石坑进行研究时,又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空间科学技术中心的科学家们,对嫦娥五号带回来的样本进行了研究,其中一些微观玻璃体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这些微小的玻璃珠不是在月球上自然产生的,而是在火流星撞击时产生的高温高压下形成的。
也就是说,通过评估这些玻璃珠的年龄,结合数据建模和地质调查,就可以建立月球遭受陨石撞击的时间线。
月球遭受撞击和地球生物灭绝有着一定的关联,陨石撞击往往不是孤立的事件。地球的灾难可能伴随着月球上一系列小的撞击,会受到陨石碎片的影响。
一些玻璃珠的年龄表明,它们大约形成于6600万年前,而6600万年前,恰好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时间,根据科学家们的计算,这颗10公里的小行星以每秒12英里的速度直冲地球而来,最终在地球的北美洲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撞击坑。
科学家认为,当时撞击地球的不止是这一颗小行星,还有其他较小的小行星也相继冲向了地球,共同带来了地球的灾难。
恐龙并非在撞击的那一刻就灭绝殆尽了,只有撞击点附近1000公里内的生物化为了灰烬,真正恐怖的不仅陨石坠落一瞬间所带来的冲击波,还有撞击后导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巨大的撞击引发了大地震和超级海啸,科学家曾在当时的陆相地层中发现了来自海洋的砂,也在海相地层中发现了来自陆地的植物碎屑与岩石。
巨大的冲击力把地表砸成碎片后抛向高空,随后又以极高的速度坠落下来,在与大气层的摩擦中升温起火,变成了火流星后再次撞向地表,这样的陨石雨给地球带来了大面积的火灾,动物的栖息地遭到毁灭性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