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大闸蟹减产 阳澄湖大闸蟹滞销高温之后,阳澄湖大闸蟹20天销量不如去年1天,想提价提不起来
9月23日,一位蟹商在昆山市巴城镇阳澄湖大闸蟹开捕现场,拍下的大闸蟹。受访者供图
“金字招牌”之外
今年的蟹季刚拉开帷幕,今后的工作已经摆到了台前。
针对明年有可能再次出现的连续高温天气,相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力说,有关单位已成功试点抗高温的水草,养殖户可以优化水草品种。新育种的大闸蟹蟹苗,母本达半斤以上,对高温的耐受力也会更强。
此外,相城区农业农村局还将鼓励蟹农投保高温险。保险由市、区、镇三级补贴75%,蟹农只需承担25%的费用,在连续高温天气触发赔付条件后,蟹农将获得理赔,以减少蟹农的损失。
张全根也在畅想阳澄湖大闸蟹的未来。
张全根说,“好多人有一个误区,阳澄湖人养的大闸蟹都是阳澄湖大闸蟹。”他不止一次跟会员们说,“要做好‘阳澄湖大闸蟹’这块金字招牌,接下来,也要做好自己的品牌,把大闸蟹的产业做大。”
苏州一家大闸蟹销售公司的负责人顾庆华也是这个想法,“为什么老是蹭阳澄湖这个IP呢?我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尽管持有售卖阳澄湖大闸蟹的资质,但他从礼盒上拿下了“阳澄湖”三个字,换上了自己创立的品牌“孤品”,取“酒中茅台、蟹中孤品”之意。
顾庆华知道,收购螃蟹前,蟹农会把螃蟹喂得饱饱的,好压些秤。为了对自己的品牌负责,他建立了品控发货仓,螃蟹在水池中暂养48小时清肠胃,发货前再挑选淘汰一部分。
顾庆华说,客户复购率达89%,“是靠客户的口碑传播出来的。”
9月26日,顾敏的短视频团队,在阳澄湖录制视频。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苏州渭塘镇那家小超市兼职卖螃蟹的老板,趁没有客户的时候,拍了拍载货的三轮摩托,“我一年能卖45万元的螃蟹。”他又伸出三个手指,扬起眉毛,“我有朋友能卖300万元。”
真真假假的财富传说,在阳澄湖流传。真实的养蟹故事,写在蟹农黝黑的皮肤上。他们的愿望很简单:把螃蟹养好,把螃蟹卖出去,把螃蟹卖个好价钱。
阳澄湖起风了,北岸的风车跟着转。一艘渔船载着短视频团队,开过一座桥,湖面开阔起来。大伙儿裹紧衣服,有人感慨了一句,“要是早点这么凉快就好了。”
渔船驶过,惊起水鸟一片。
(文中王博远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编辑 袁国礼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