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型理财是绝对有保障的吗 养老保险理财一年热销900亿,养老理财能“养老”吗?
各理财子公司养老理财产品销售业绩普遍不俗。工银理财是首批养老理财试点机构,2021年12月,工银理财在武汉、成都两地正式发布“颐享安泰”系列养老理财品牌后,首期募集规模即超30亿元。截至9月中旬,工银理财已面向十地试点发行11只养老理财产品,获得超8万人次客户认购,募集规模超135亿元。
光大理财也是首批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光大理财已发行了10只颐享阳光养老理财系列产品,募集规模超百亿元,服务了近4万名投资者。
在老龄化社会到来、人人为养老谋划的当下,商业养老金融的发展既是银行及理财子公司的新业务切口,也涉及千家万户养老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图/视觉中国
相对稳健,但不“保本保息”
在试点养老理财产品之前,市面上早已出现养老主题的理财产品。光大证券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等人最近的研究称,此前的养老主题理财与普通银行理财相比并无实质性区别,仅具备投资期限有所拉长、产品名称具有“养老”字样、风险等级相对偏低等特点,距离真正实现养老功能所需的长期限、普惠性、标准化等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相较之下,试点养老理财在产品设计、管理费率等方面有着养老及普惠特点。
在期限设计上,试点养老理财多为5年封闭期产品。作为唯一的一家外资养老理财试点机构,贝莱德建信理财发行了1只产品,募集额度接近1.6亿元,且这也是唯一一只期限长达10年的产品。除贝莱德建信理财外,光大理财还发行了一只6年期的养老理财产品,其他所有产品则均为5年期,相比最长期限为3年期的普通理财产品,体现出长期性。
试点养老理财风险普遍较低,目前发行的48只养老理财产品中,仅2只产品为R3中高风险,其余均为R2中低风险。在资产配置上,普遍以固定收益类为主,权益类资产多在20%以下。理财子公司还设立了收益平滑基金、风险准备金等风险管理措施。
此外,试点养老理财产品多为1元起购,养老理财的普惠性主要体现在费率上,整体来看,仅个别产品收取了销售费、赎回费,托管费、固定管理费均低于普通理财产品。同时,为了满足特殊情况下投资者的用款需求,产品均设置了特殊条款,因罹患重大疾病等并提供证明材料的,可申请提前赎回。
试点养老理财因其风险较低、业绩比较基准较高而受到投资者欢迎,目前48款养老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大多在5%~8%之间,破净率较低。不过,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保息,在多款养老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上,也明确指出“业绩比较基准不代表产品的未来表现和实际收益,或管理人对本产品进行的收益承诺”。
徐昕买了一个月的养老理财产品目前仅有0.11%的收益率,尽管这只是短期内的浮动,她仍然担心五年后到期也达不到5.5%——业绩比较基准的下限。不过,她投资这款养老理财并不是出于养老目的,而是出于对政策型理财产品的看好,希望手里资金增值。
有业内人士解释,目前部分产品仍处于成立前期的建仓阶段,再加上设置的业绩比较基准与普通理财产品相比偏高,因此短期内可能出现收益率不达业绩比较基准的情况。
普益标准研究员陈雪花提示,因养老理财产品的期限多数在5年及以上,封闭期较长,可能造成资金流动性不足,该类产品适合于无短期紧急资金需求的投资者。此外,虽然养老理财产品的风险性普遍较其他理财产品更低,但其仍具有理财的特性,不保本,投资仍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购买该类产品的投资者仍需对理财具有一定的了解,不可盲目投资。
今年全球资本市场出现震荡,权益市场持续回调,债券市场也有波动,导致部分理财产品出现浮亏,在此背景下,理财子公司资产配置难度大,这对其是否能达到业绩比较基准提出了挑战。近期,部分理财子公司也对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业绩基准有所下调。
林青购买的养老理财产品半年来年化收益则达到了3.8%。梳理48只养老理财产品可见,养老理财产品整体表现较为稳健,截至目前,仅农银理财旗下两款R2等级和招银理财旗下一款R3等级的理财产品跌破净值。多名业内人士认为,相较于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出现较大范围破净的现象,试点养老理财产品表现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