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普西隆阶层的人,从小就被展示其一生的规划:朝九晚五的工作,足额的食物配给,以及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
他们在安逸稳定的生活中,心甘情愿为更高阶层服务,从事重复性的低级劳作。
毛姆曾说:“当一个人用某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前景,代替了对未来的畅想,那么他人生的全部课题,就只剩下慢慢变老。”
很多时候,限制我们的不是外界阻碍,而是过早“看到”自己的命运。
正如第一位农民没有成为商人,伊普西隆不会反抗阿尔法,并非他们能力不足。
而是人生原本处于一个诸多可能性叠加的状态,当他们看到一个确定的结果时,这个“量子态”的人生便坍缩了。
02
曹操曾说,自己早年辞官回家,本想“秋夏读书,冬春射猎”,以此终老余生。
后来朝廷征调,他告别安定的生活,才在乱世中发现,自己能成就一番事业。
郭德纲出名后也感慨:“我刚来北京时,只想给人做条看门的狗。”
只因四处碰壁,他不得不在一片迷茫中,摸索出通往相声舞台的路。
但有洛阳两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
当一个人看见安度余生的图景,便会失去继续探索的动力,不确定的生活,往往才能激发潜能。
作家布莱德·科恩从小患有妥瑞氏综合症,与人交谈时会不自觉抽搐、打嗝。
毕业后,他进入父亲所在的公司,从事文档整理的工作。
所有人认为这是最适合他的工作——不需要和别人有过多交谈,也能够养活自己。
然而不久,布莱德主动辞职,他说:“我无法忍受在我20岁时,就看见自己几十年后的模样。”
未来扑朔迷离,布莱德只能倒逼自己,参加各种工作的招聘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