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出现了不少规模惊人的科学工程,以下九大工程中有些已投入运转,有些正在建造当中,有些则仍停留在制图板上。
1、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
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被很多人称之为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科学计划。据悉,大型强子对撞机有望揭开所谓的“上帝粒子”之谜。早期的博客和文章推测说,这种设备能够操纵巨大能量,甚至可能人为创造一个黑洞。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种推测显然是不足信的,但它却在很大程度上暗示,大型强子对撞机能够产生令人畏惧的能量。
大型强子对撞机工作原理:在环形粒子加速器内部,两个被称之为“强子”(质子或者铅离子)的亚原子粒子束朝着相反的方向前进,这些粒子每运行一圈,就会获得更多的能量。来自世界各地的物理学家将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重建大爆炸发生后的宇宙形态,方式是让两个强子束在高能状态下正面撞击,并对撞击进行分析。
2、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
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示范级核聚变反应堆将建在法国南部,它将第一次实现持续核聚变反应。用外行的话说,就是少花钱多办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的建造成本为144亿加元。当这个历时8年的庞大项目完成时(预计于2015年竣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在延长期内产生的电能可达到500兆瓦。了解物理学的人都知道,核聚变是很难实现的,很多有争议的试验均围绕它展开。与其它方式有所不同的是,核聚变能够在不产生温室气体和放射性废物的情况下“复制”太阳能。
3、国际空间站
在2010年竣工时(也有可能拖到2011年),国际空间站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多国参与的太空项目。据估计,国际空间站的总建造成本将达到1000亿美元。最终的国际空间站将太阳能电池板展开时的个头与一个足球场差不多。与“和平”号空间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空间站拥有可以与航天飞机相比的内部空间。
虽然近年来批评人士对国际空间站进行有用科学试验的能力持怀疑态度,但空间站的次级实验室——日本“希望”号实验舱和美国“命运”号实验室——将允许3到6名宇航员进行只有在轨道上才能完成的实验,地球上的人类将最终成为这些实验的受益者。除了充当实验室外,国际空间站也将作为月球和火星任务的出发点。
4、澳大利亚内地的“太阳塔”
“太阳塔”也被称之为“太阳任务”计划,这项科学壮举将利用太阳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太阳塔”技术是指利用太阳辐射加热空气进而发电。根据物理学定律,热空气会上升并以热风的形式移动,当这些风穿过涡轮时,便会产生电能。太阳塔将建在澳大利亚内地西部的新南威尔士州,竣工后的高度可达到1公里(3280英尺)。当全部投入运转,“太阳塔”最多可产生200兆瓦清洁电能,足以满足大约20万个家庭的用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