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不应该“讨厌”它们的主人,
但可能会对主人形成“恐惧的条件反射”。
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准确定义问题[1]。
恨,怨也。发自内心。[2]——《说文解字》
“恨”与心有关,指向心。
可以直接问猫的内心想法吗?
没有读心术我恐怕做不到。
就像我们很难问动物是怎么想的一样,我们至少可以看看它们是怎么做的。
虽然我们很难去探究猫的“思想”,但我们可以分析猫的“行为”。
而“行为”是动物行为的研究对象[3]。
01
“仇恨”的痕迹
——恐惧、防御行为和经典条件作用
那么当猫的主人认为猫“讨厌”自己时,猫通常会表现出什么行为呢?
1.不理主人,不让他碰=避而远之。
2.用抓和咬来回应主人的亲近=反击
3.攻击店主的商品(气味)=反击的延伸。
以上所有行为本质上都是动物的防御行为[4][3][5][6][7]。
所谓的“恨”更可能是“怕”。
恐惧可以激发动物的防御机制[8][9][10][11][12]。如果你失去了恐惧,动物受到威胁时会更难生存[13];有时在捕食者出现之前,动物一发现与捕食者有关的信号(如气味),就可能采取躲避行动[14]。
在自然界,猫既是猎手,也是猎物。害怕被猎杀是他们的天性。
这张图片是由Daria Shatova在Unsplash上发布的。
那为什么猫在手术后会变得“害怕”主人,进而对主人表现出防御行为(躲避甚至还手)?
其实这是动物的一种学习能力,也就是“经典条件反射”。
比如提到知乎,你可能会想到蓝色。
虽然你从来没有刻意学习过“蓝色代表知乎”这个概念,但是当你打开蓝色知乎图标,一次又一次点击蓝色批准按钮的时候,你可能会逐渐形成这种反应:一提到知乎,脑海里就浮现出蓝色。
猫也是如此。猫的小脑袋里大概没有“你坏”这种意识。
它只是把“你”和某种风险因素联系起来。
图片由何在Unsplash上发布。
那么,有哪些风险因素呢?
我什么时候再联系你的?
02
嫌疑人“铲人”的样子
手术那天发生了什么?
相对于“手术”这种需要复杂认知才能理解的概念,更明显的是让猫咪害怕的原因往往出现在术前阶段,比如:
1.术前验血[15]:
①抽血前保定(制动动物)过程可能会引起部分猫咪的恐惧;
②抽血的过程可能会引起部分猫咪的疼痛和恐惧。
2.诱导麻醉[16][17]:
①注射前保定(制动动物)过程可能会引起部分猫咪的恐惧;
②注射诱导麻醉剂的过程可能会引起部分猫的疼痛和恐惧。
上述术前准备过程,往往是让部分猫咪“恐惧”的真正原因,从猫咪“嚎叫”、“奋力反抗”、“试图逃跑”等典型的恐惧反应和防御性行为就可以看出。
至于猫会不会害怕,害怕的程度,因医疗水平和猫的个体差异而异(但验血和麻醉仍然是术前不可跳过的重要环节)。比如有些猫出门就已经很害怕了。
在手术过程中,猫处于麻醉状态,所以它不太可能感到恐惧。
在上述术前环节中,养猫者出于对猫咪的关心,往往会时刻关注猫咪;相比与猫亲近的动物医务人员,猫主们因为距离和站立的位置,往往更频繁地出现在猫的视线里。
因此,当猫感到疼痛和恐惧时,最容易看到的图像是主人的脸(可能还包括体型、气味、声音等识别特征。),然后可能对主人形成“恐惧条件反射”。
图片由何公发布在Unsplash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