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网络热点

黄山二日游(教你一次打卡“黄山五绝”)

常驻编辑 网络热点 2022-10-21 黄山   教你   二日游

黄山两日游(教你一次打卡“黄山五绝”)J3o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徐霞客的一句话“登黄山,天下无山,不可不看!”是不是他说的:游完黄山,别的山没啥可看的?黄山真的有徐霞客说的那么美吗?他是不是忽悠了后人?别急,今天我就带你去看一看这座“天下第一山”,告诉你到底怎么“玩”!J3o拜客生活常识网

黄山的一些地名

黄山市是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市区在屯溪区,当地人称为屯溪。黄山区是黄山市下辖的一个区。是离黄山市最远的区县。这个区县的市区在太平,黄山风景区北大门就在这里。在这里可以乘坐太平缆车上山,到黄山风景区南门(汤口)约60公里。黄山风景区就是我们常说的著名的“黄山”,本指南将为您介绍。景区有东、南、西、北四个门。但人们都说黄山的大门一般是导门(汤口镇),从黄山的后山(云谷寺票房)或前山(慈光阁票房)可以步行或坐缆车攀登。J3o拜客生活常识网

黄山不可错过的几个景点

目前,黄山有“五大奇观”,即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缝隙中的“奇松”,形状奇特,以峰为体,以云为衣的“怪石”。其壮丽的“云海”,水质纯净、可饮可浴的“温泉”,映衬着云海和山峰。J3o拜客生活常识网

《宋祁》

松树迎接客人J3o拜客生活常识网

黄山风景区的奇松,形状非常奇特。据说它以石为母,与峰石相连,妙不可言。它的主要代表是玉屏楼的迎客松和送别松,石新风的龙爪松,鲫鱼背旁的谭海松,以及与唐朝皇帝杨贵妃传说有关的李连松。其中以气氛优美的迎客松最为著名,堪称黄山的代表。J3o拜客生活常识网

“奇怪的石头”

飞石J3o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黄山上,几乎每一座山峰上都有许多形态各异的奇石,有的像人,有的像物,因视角不同会有不同的精致。可以说是“峰由山侧横向形成,远近不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西海景区的飞石,也就是《红楼梦》中的通灵宝玉。据说是女神补天的时候,多出来的石头掉在了地上。此外,狮子山顶的猴子看海、排云阁的神仙晒靴、北海景区的写梦之花、天狗望月等也值得一看。J3o拜客生活常识网

“云海”

黄山J3o拜客生活常识网

人人都说黄山是人间仙境。一个仙境怎么能离开茫茫云海?自古以来,这里云海成海,峰、石、松在云海中时隐时现,似真非真。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汹涌,来去匆匆。壮观的景色中有几分玄机,但不可多求。一般来说,雨雪天之后遇到云海的概率最大。想看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J3o拜客生活常识网

“温泉”

黄山温泉J3o拜客生活常识网

黄山温泉也叫飘雪温泉。据说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曾在此沐浴,返老还童,长生不老,使温泉名扬四海。主温泉口的温泉平均温度为42.5℃,具有医疗价值,被称为“灵泉”。1979年7月,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时,亲笔为这一温泉题词“天下名泉”。J3o拜客生活常识网

小贴士:J3o拜客生活常识网

温泉里也有酒店,是黄山南门到山入口的必经之地。建议下山时可以选择泡泡温泉,消除登山疲劳。J3o拜客生活常识网

《日出》

黄山的日出J3o拜客生活常识网

黄山自古以来就闻名于世。平时大家都觉得光明顶山是看日出的最佳地点。其实并不是。光明顶山庄主要接待旅游团游客,早上来这里看日出的人最多。其实除了明顶,北海的凉台和曙光阁,西海的丹霞峰也可以看日出,游客相对较少。不过去哪里看日出要看你住哪家酒店了,因为最近山顶的每家酒店都有自己看日出的地方。J3o拜客生活常识网

①想在光之巅看日出,建议住白云宾馆,步行15分钟。J3o拜客生活常识网

②如果想在狮子峰和凉台看日出,建议入住北海宾馆和石林宾馆,步行约5-10分钟。J3o拜客生活常识网

③如果想在丹霞峰上看日出,建议入住排云楼酒店和西海酒店,步行10分钟左右。J3o拜客生活常识网

小贴士:J3o拜客生活常识网

想在山顶看日出,一定要提前关注好天气。每家酒店的大堂还会有观看日出最佳时间的公告。J3o拜客生活常识网

西海大峡谷

相关阅读:

  • 黄山学院怎么样(黄山学院一学生坠楼)
  • 黄山风景区门票多少钱(黄山门票官网预订)
  • 黄山门票多少钱(安徽人2021游黄山免费政策)
  • 黄山有哪些特产(用一句话赞美黄山美景)
  • 黄山有哪些县(黄山市下面几个县)
  • 哪里有黄山(黄山怎么预约门票)
  • 光明顶在哪里(黄山光明顶和明教光明顶)
  • 常胜将军粟裕:死后为何葬在黄山谭家桥?原因与他的这次惨
  • 打“提前量” 查隐患点——安徽黄山防汛转移安置见闻
  • 临近三伏天,中老年人别太心疼钱,多喝3种消暑菊花茶,安稳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