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程3小时,那些极端通勤的上班族,到底在经历什么?单程3小时,那些极端通勤的上班族,到底在经历什么?
▲ 等公交车时,周歆看到的晚霞。图 / 受访者提供
保洁阿姨芳姐也觉得值得。十九年前,她从铁岭的大农村外出谋生,只有保洁这份工作坚持了10年——虽然辛苦,但没有风险。她曾经做过小生意,结果是全部赔光。相比于困和累,芳姐更大的心理压力其实来自于雇主,通勤路上,她总在暗暗祈求,不要遇到太苛刻的雇主。有一回,她打扫的是别墅,雇主嫌弃她的盒饭有味道,大东北的冬风里,芳姐蹲在别墅门口吃完了午餐。
极端通勤的人群里,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毕业的实习生。一个学校在上海松江、工作在长宁区淞虹路附近的00后男孩,感觉通勤就像“每天站着军训四个小时”,他还买过一个折叠板凳带上地铁,但不好意思拿出来坐。另一个在重庆学新闻的女孩,实习单位和学校的通勤距离超过两个半小时,她有不少同学去了互联网公司,每个月的实习工资是她的6倍。但她还是珍惜这份能够美化简历的工作——初出茅庐的学生,总是需要为经验付出代价。
平衡完得失之后,也有人会选择离开。23岁的乔晶,今年刚参加工作,租下了距离公司通勤一个多小时的房子,才住了一个多月,就宁愿不要押金、换到了离公司更近的地方。在县城卖房的河南女孩瓶子,无法忍受工作上的不愉快,这让每天三小时的通勤时间变得不值,最终,她选择用辞职解决问题。
职场妈妈肖萧的离开则更加彻底,她计划明年离开上海,回到老家湖南,住进自己的房子,陪伴孩子成长——这或许是在经历极端通勤之后,她感知到的更有价值的东西。
▲ 图 / 视觉中国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