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钱塘江大潮果然雄伟壮观,波涛汹涌。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把”字句:自古以来人们把钱塘江大潮称为天下奇观。
(2)钱塘江不是天下奇观么?
陈述句:钱塘江是天下奇观。
四、排列下列句子顺序,用序号表示。
(4) (2) (1) (5)(3)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给文章空白处补充完整。
(隆隆的响声)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沸腾)
2、解释“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
造句:春节到了,街头人声鼎沸,都急着看舞狮子表演呢!
3、按时间顺序把这段话分成两层,用“|”标出,点明这一顺序的词语是过了一会儿。
4、第一层写江潮要来时的特点是:江面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第二层写江潮来时的特点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了一条白线。
2 走月亮
《走月亮》知识点
一、会认的字。
淘(táo)(淘米)(淘金)(乐淘淘)
烁(shuò)(闪烁)(烁烁)(照烁)
二、会写的字。
牵(牵手)(牵引)(牵动)
俗(粗俗)(习俗)(风俗)
三、近义词。
柔和——温和 风俗——习俗
风俗——习俗 满意——满足
四、反义词。
柔和——强烈 满意——不满
成熟——幼稚
五、佳句欣赏。
1.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走月亮》
2.在这片地里,我们种过油菜,种过蚕豆。我在豆田里找过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飞得好高。收了豆,栽上水稻,看,沉甸甸地,稻穗低垂着头。现在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走月亮》
六、课文主题。
《走月亮》主要写了“我”和阿妈在月明之夜走月亮,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的事,表达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走月亮”的无限乐趣。
《走月亮》同步习题1
一、读拼音,写词语。
róu hé yùn zài chuán shuō mǎn yì
( ) ( ) ( ) ( )
fēnɡ sú pú táo zhuānɡ jià xīn xiān
( ) ( ) ( ) ( )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 一辆卡车的载 (zǎi) (zài)重量是10吨。
2. 据史书上记载(zǎi) (zài)赵州桥是李春设计建造的。
3.“列传”是给历代有影响的人物做的传(chuán)(zhuàn)记。
4.小时候,姥姥经常给我讲那古老的传(chuán)(zhuàn)说。
5.每天放学回家,我首先做作(zuò)(zuō)业。
6.我的姑姑开了一家布艺作(zuò)(zuō)坊。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明亮( ) 温暖( ) 柔和( ) 喜欢 ( )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漫步( ) 柔和( ) 新鲜( ) 突然( )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月亮 ( )的夜晚 ( )的溪水
( )的星星 ( )的传说 ( )的果园
六、选词填空。
明亮 柔和
1.月儿是那样( ),月光是那样( )。
铺满 洒满
2.我喜欢在( )月光的小路上漫步。秋风吹来,枯黄的树叶( )了地面。
运载 搬运
3.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我用树叶作小船,( )许多新鲜的花瓣。
4. 他们几个人成立了一个( )公司,生意还挺红火。
3 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知识点
与诗相关
从意境的创造和表现手法看,主要还是从宋词尤其是小令和元曲里化出。像冰心、宗白华的小诗,注重在意象的暗示性的哲理,而刘大白则注重于情与景在自然的描写过程中的契合。这便是旧诗里所谓的诗画结合、情景交融了。归鸟与斜阳在空间上相距遥远,诗人却将其融汇于鸟儿在通红的残阳里寻觅归巢的大平面中。然而作为诗,就要运用语言的力量强化景致的表现力并注人诗人情感的生命之泉。这里“倦”、“驮”是关键二字,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鸟倦实在也是人倦。而驮字,一方面是景致的进一步的渲染和奇丽的想象,另一方面也是突出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正是太阳,这样让人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一种景致,而包含诗人对生活的体验。第二段是第一段情景的继续与开展。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这是极富表现力的。它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诗人想象力的深化,它使夕阳沉人江心,这一瞬间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同时,鸟翻双翅,抖落斜阳,在情绪上也是一种发展,它表明鸟不堪沉重的负担,希冀于一种自由的生活。最末两句,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