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很多自闭症孩子的父母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期收集有趣的语言类游戏,并提供“改进”游戏。
在大家开始看这些游戏之前,我们先和大家聊几句。
语言发展在于积累和环境。不是只用一两个游戏就能快速晋升的。
“非语言游戏”中的语言并不重要。
所谓的“手指要说话”是能力发展水平,没有“手指应该”的基础,“话”也很难发展。合理评价孩子的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游戏,灵活变通。
这三件事真的很重要~
唠叨结束了,我们进入正题吧!
游戏类型说明
游戏1-5重点:听声音
游戏6-9焦点:词汇长句
游戏10-16焦点:对话交换
1.猜猜声音在哪里
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盒子,提前在其中一个盒子里放一个音乐盒(其他选项:迷你蓝牙音响、自动发声困难感等),以免被孩子看到。
然后把这两个箱子放在孩子们面前,给孩子们听,让他们判断声音来自哪个箱子。(约翰f肯尼迪)。
2.跟着声音走就停了
拿出玩具鼓,先敲鼓,让孩子听到鼓的声音,然后敲鼓,听鼓的声音。(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玩具名言》)对孩子说话或示范,敲北面时前进,敲北面时立即停止。
一开始家长打鼓的时候,节奏有点慢,不要变化太快,可以伴随哼歌。
还可以让孩子们在走路时做特定的动作,例如模仿小老鼠、大猩猩等。(莎士比亚、大猩猩、大猩猩、大猩猩等)
如果孩子分不清北面和北面的声音,我们可以选择敲两种差别很大的东西,例如桌子和玻璃杯。
这个游戏其实是《123樵夫》的翻版,但节奏感很强,可以改变的形式更多。
家长朋友可能会怀疑,你不是说“语言类游戏”吗?这和说话无关!事实上,我们不要把“语言”理解得太窄。我们“说话”的目的是为了沟通,沟通是有来往的,所以“听”也很重要!
3.我学动物叫声
翻开动物图画书,拿出一捆动物卡片,放上一堆动物玩偶等,可以和孩子一起模仿动物叫声,配合动作、表情,激发孩子“开口”的欲望。
为了更有趣,可以制作简单的动物转盘,和孩子们一起转动转盘,等待转盘停止,模仿指针瞄准的动物。
*友情提示:避免常见但哭声难以模仿的动物(如白兔)。家长们要提前做好作业!
4.唱童谣,做动作
很多孩子非常喜欢童谣,我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唱简单的童谣,结合童谣制作动作,或者自己制作,让整个过程更有趣。
家长主导“唱”童谣,但我们要动员孩子跟着唱,利用“暂停和中断”让孩子们“接”。
儿童歌曲示例1:
心情好的话就鼓掌吧。(鼓掌两次)
如果幸福的话,你比是的好。
高兴的话就笑吧(哈哈2次)
……。
这首歌都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继续编排。比如“高兴地学着小羊跳”、“很高兴我们拥抱你”等。
儿童歌曲示例2:
小手轻轻拍打,小手摇晃。
我举起小手
小手轻轻拍打,小手摇晃。
我抓住了小手
小手轻轻拍打,小手摇晃。
我把小手藏起来了
小手轻轻拍打,小手摇晃。
我换了小手
同样,我们可以把童谣的“小手”换成我们想教的其他词。例如,“掐耳朵、摸耳朵、捂耳朵”比小手单独做动作要难一些。
童谣的节奏和旋律不变,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编童谣,并添加我们想教的内容。
5.蜻蜓飞
家长和孩子扮演网红和蜻蜓,扮演蜻蜓的人抓住拳头伸出食指,扮演网红的人手掌向下伸出。然后两个人一起读儿歌。
天空是精灵,土地是精灵
满洲
天满地捉蜻蜓
捉蜻蜓,捉蜻蜓
捉到一只小蜻蜓
如果难度太大,我们可以只和孩子念后两句。或者改编成更简单的版本——
孩子:飞呀飞,飞呀飞
家长:我要来捉小蜻蜓
一旦儿歌念完,扮演网的人则迅速握住对方的“食指”,扮演蜻蜓的人就要快快移开自己的食指啦!
所以,如何读出儿歌的最后一句话是游戏的“精髓”,我们可以故意拖慢节奏,也可以飞快地读完,也可以快慢相间,用这种方式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前面的游戏相对比较基础,主要是锻炼孩子的共同关注能力、倾听能力,鼓励孩子发出声音、模仿声音。接下来我们再给大家介绍一些对语言能力要求更高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