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加入地摊创业:边直播边炒粉,摆摊培训班也成生意,学费3000元
如今,这种厢式货车甚至大卡车,已经开始“卷”进了摆摊界。对于摊主们来说,这种车载货量大,简单、易收拾。
比如,佛山君兰河堤的夜市上就停放着几辆平板车,到了晚上,车主们在平板车上烧烤、炸串,有时还会在车上摆上几个桌椅,供顾客们休息。
事实上,真正引爆“车尾经济”这个概念的是那些用来摆摊的百万豪车。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短视频平台上出现这样的内容。不过,根据作者了解,这些车主很多不是真正的摊贩,更多是在扮演“氛围组”的角色,并且往往有人组织管理。
“他们有微信群,有老板需要豪车给场地预热时,就会组织他们去捧场。”一位摊主向作者介绍,她一个朋友就经常被邀请去“捧场”,出场费比摆摊赚来的钱要多。
事实上,豪车并不适用摆摊,后备箱小,在光线暗、人流量大的夜市,如果车子被划伤,那就得不偿失了。
在君兰河堤摆摊的90后周小姐,也是“车尾经济”的参与者,但与“氛围组”不同,她是一位纯粹的摊主。
周小姐的车是一辆红色的奔驰GLA,晚上出摊时,她就将后备箱打开,用来摆放货物,收摊时就将货物放进车里。与那些追随流量的摊友相比,她比较佛系,一直没有离开过这条河堤,如今,连那辆奔驰都懒得开走,停在那里,充当储物间的角色。
“摊位虽小,也是个生意”
南方地区浓厚的重商文化,让图图和尹才良们觉得摆摊不是一件不体面的工作。图图和男友也制定了一个短期目标,如果一年能够赚10万块钱,就辞掉工作,全身心头投入到这个摊位上。
事实上,这个目标并不是很难实现。根据作者的走访,柠檬茶摊位的利润率普遍在70%以上,10万元的利润,意味着每年销售额约14万,如果一年出摊300天,每天的营业额约460元,卖出35杯柠檬茶即可。
“其实,80%的地摊是做不好的,很多人也坚持不下去。”尹才良向作者表示。
在决定摆摊卖凤爪之前,尹才良曾在珠海的各大夜市转悠了好几天,还在网上认识几个摊友,向他们学习如何摆摊。在充分了解成本、原料供应商、营业额、利润率之后,才决定卖凤爪的。
“不少摊主比较佛系,摊位一支,就不管了,坐在那里等客人来,那是不行的。我之前是做销售的,比较懂营销,能招揽客人的办法都会用。”尹才良向作者表示,“不过,我们这些90后已经老了,那些95后、00后,在导流方面玩得更溜。”
图图和她男友也体会到了摆摊的艰辛。他们每天下午六点多下班后,简单吃一口饭,就要收拾出门摆摊了,十点半收摊之后,还要做清洗工作,到家就十一点多了。
图图二人用了一周的时间去调配味道,每天都要喝掉大量的试验茶水。第一天出摊,摆了两个小时,没卖出一杯茶。一旁的摊友看不下去了,就过来买了一杯,给他们开了张,还建议他们将灯光调亮,招牌放在显眼处。
3个月来,他们为这个摊位投资了八千元,但由于每天只出摊两个小时,现在还没有回本。很多个晚上,当倒掉卖不出去的柠檬茶时,图图就总是会萌生退意。
张磊(化名)是一位90后,今年初也摆了一段时间地摊。他从广州周边的一些批发市场进了一批毛绒玩具,前后投入了四五千元,但没两个月就坚持不下去了,那些玩具现在还堆在家里。他看不到希望,也受不了客人的冷眼。
“摆地摊很考验耐心,有时晚上没生意,就会很烦躁。”张磊向作者感叹,“总觉得不是长久之计,就重新去找工作了。”
短视频创作者“大大爱折腾”是一位“探摊达人”,过去几个月,她探访了广州60多个夜市,整理了一份“摆摊大全”,对不少夜市的人流量、客人爱好、城管风格、摊位费等进行了分析总结。
她向作者介绍,如果想摆好地摊,选址、选品、摊位设计都很重要,现在逛地摊的很多都是年轻人,有的不是为了图便宜,而是为了感受一种惬意的生活方式。她认为,如果将摆摊当成一种低端工作,不用心经营,就很难吸引到客人。
“家里都是做生意的,摊位虽小,但也是个生意,自己也是老板,还是会坚持下去的。”已经摆摊一两年的周小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