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来看这一块的弹性在量价上的验证比较缺乏,而且没有太多的库存,随着海外的复苏,会产出更多的废铜,但是海外本身对废铜的需求也会增加,在铜跟铝上面其实都要担心这个问题。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的废铜进口政策的放松,会导致全口径的废铜供给,比较缺乏弹性,这是我觉得应该注意的一个驱动。
另外,海外的出口半径其实主要还是在7~8月下旬起,冬季恢复得还可以,虽然有以前的影响,但是边际的需求的微观指标并没有被破坏,而且海外在伦敦的显性库存也没有太多,有一定的隐性库存,但不会有太多。
在极低的显性库存下,出现了跟价格同步的月差BACK的增长,其实有一种逼仓的态势,给市场提供了一些额外的价格波动性。
以上几点造成了铜这一波15连阳的上涨
中长期来看,铜价会如何演绎?
首先从目前资本市场上金融机构里传来的声音做一些解读。各种场合和各种报告中大家看铜,可能会讲新能源的长期需求的故事。
我们做商品,去拆解需求会拆得比较细,我们预计未来几年,中性的情况下需求中新能源的发电,像光伏、风电以及新能源 汽车 ,这几个重要具有新能源需求的领域,给铜消费的全球增长大概会带来1~2个点。
在领域的替代方面,讲个小的故事。前两天一位做电机的客户提到了一个问题,国家对电机行业的新标准会出来,出来之后会有什么效果,就是他们单位电机的耗铜量会增20%~30%。
因为传统的电机图便宜,用的铜铝比较少,所以容易发热,能耗就比较高。所以新的节能的电机中,铜铝的耗量会更高。
由此可见,很多领域进行全面的非化学能源的替代,对铜或者锡铝,包括镍这样的基础消费,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从铜价上百年已有数据的价格周期来看,可以总结出一个特点,就是铜价的周期跟经济周期息息相关。过去100年我们见过太多的新鲜事物了, 汽车 、家电、空调等等, 历史 上这些品种的出现其实都不亚于今天的新能源革命。
我们说这些结构的变化,会影响长期的价格重心,中长期内我们认为铜价重心会不断提升,但是它的价格波动还是会跟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
随着非化学领域的能源项的广泛使用,对化学能源的替代,会使得铜的消费迎来长期的增长,这是大的判断。
(图片来源于海洛)
再回到铜的基本面上来,价格最终要回归供需。我们一直强调的是,目前铜价接近1万美金,在全球不发生广义的通胀,就是铜矿的各项投入,其他的成本没有大幅增长的情况下,铜矿的利润会非常好。
大家现在看未来的铜矿的投入、产出不多,一旦铜价持续一段时间,会发现铜矿多了很多出来,我们大致测算一下,对于远期的一些铜矿的潜在项目,包括科研的也好,或者已经开始做的一些基本投入的矿山。在目前铜价下面的话,远期的铜矿过剩情况,我们认为还是会比较明显。所以从中长期的定价角度来讲,铜价定价是比较高估的。
短期来讲的话,我们认为铜价倾向于在一季度末或者二季度初见顶,理由的话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觉得当前的铜价持续上涨,特别是节后的这一波急涨,是来自于美国的流动性的持续的宽松,以及中国流动性这块并没有收紧。
我们觉得在3月份或者4月份的话,至少中国这边流动性收紧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美国的流动性也可能会迎来边际上的拐点。在微观上面的话,我们会发现铜价大涨之后已经对消费有一些影响了,很多的电缆厂,在这样的铜价下面会回单,然后会看到一些家电企业也有少量的调价现象,会影响到部分的消费。
铜矿方面,我们认为铜矿最紧的时候也会过去。
同时,因为铜的需求非常分散,传统行业对铜的需求,很可能面临触底。另外一个重点有很多人忽略了,中国的废铜回收,即将迎来高速增长期,我们最后回收平均的周期生命大概是20年左右,现在以及未来几年废铜的回收周期会是高速增长周期,我们大致测算了一下,大概会有接近一个点的增量,这在中长期会对铜的基本面产生影响。
现在的话,我们看到主要的消费领域,像现场的渠道占比较大,表现不算好,这是微观层面,我们觉得三四月份消费很有可能不及预期,所以我们倾向于认为铜价会在宏观和微观的共振下,在今年一二季度迎来今年年内的高点,然后会高位震荡,但是大幅回落的话,短期之内也不会发生,毕竟基本面不会很差,我们的货币政策退出也是比较缓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