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三国鼎立: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于成都,称帝,国号汉(或称蜀汉、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今南京)。意义: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乱的结果,实现了国家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5.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三国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魏国大力兴修水利,蜀国蜀锦行销三国,吴国造船业兴盛。
6.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关系。
第十九课
1.263年,魏国灭掉蜀汉;265年,司马炎篡夺魏国政权,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归晋,国家再次实现统一。
2.316年,内迁匈奴人灭掉西晋,西晋灭亡原因:(1)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2)“八王之乱”耗尽西晋国力;(3)内迁少数民族趁西晋内乱,起兵灭晋。
3.北方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羌、氐、羌内迁。主要原因:受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积极影响:促进了北方黄河流域各民族的融合。
4.西晋后期以来。我国古代史上出现了之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浪潮。中原汉族(原因)为躲避战乱,南迁江南,(影响)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5.317年,皇族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今南京),与西晋不同,东晋政权偏江南,并非一王朝
6.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统一黄河流域后,(原因)为实现国家统一,发生了对东晋的战争。于383年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影响)导致前秦政权瓦解,而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的稳定。
7.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影响(或意义):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第二十课
1.4世纪后期,鲜卑拓拔圭建立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那时,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已成趋势。
2.(原因)为解决都城供给问题和学习中原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3.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1)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服;(3)改用汉姓;(4)与汉族贵族联婚;(5)采用汉族的法制制度;(6)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意义:(1)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加快了北方个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3)使北方经济的到恢复和发展。
4.南朝:东晋灭亡后南方依次存在的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北朝:北魏,北魏分裂成的东魏和西魏,取代东魏的是北齐,取代西魏的是北周。
第二十一课
1.(原因)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江南的开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辉煌成就。
2.南朝的数学家和天文家祖冲之采用“割圆法”,推演出圆周率的近似数值,领先欧洲近1100年,并写有专著《缀术》。
3.北魏的农学家贾思勰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之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4.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著有《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
第二十二课
1.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以其用行书写成的代表作《兰亭序》,被后世称为“书圣”
2.东晋画家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为了宣传佛教,北魏统治者主持开凿了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
一.历史之最:
1、我国历史上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秦国 。
2、中国历史上之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陈胜吴广起义
3、我国历史上之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史记 。
4、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是 地动仪
5、“神医”华佗发明的 麻沸散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6、世界上之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的人是 祖冲之 。
7、我国现存的之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齐民要术 。
二、请在年代尺上找出公元前6年的位置(刻度自己标)。(2分)
公元前10年 公元前5年 公元元年 公元5年 公元10年
古代有一位小孩,在公元前3年7月出生,到公元10年7月时他几岁?答:7
并请在年代尺上标出来,同时说明他生活在我国什么朝代。
三、朝代连接(将下西周列朝代按先后顺序排列、12分)
春秋 夏 西周 战国 西汉 商 西晋 三国 秦 东汉 南北朝 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