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语文课让学生体验到学语文的乐趣,让我体验到了教语文的乐趣。同时也告诉我,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牢牢抓住语言这条根,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个性,使学生学语文、会语文、爱语文。
回首自己走过的教学之路,虽不是布满荆棘,但也是酸甜苦辣样样都有。可是为了我心目中追寻的语文课,我会执著前行,无怨无悔
之一课
1.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是生活在约170万年的元谋人,他们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北京人具今约70万年~~20万年。发现于今北京房山周口店。他们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点,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留火种,过着群居生活。
4.山顶洞人具今约3万年,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其摸样和现代人相同,仍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和钻孔技术,以采集,狩猎和捕鱼为生,懂得爱美,会用骨针缝制衣服,其社会组织形式母系氏族公社
第二课
1.河姆渡人生活在约7000年前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他们会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用骨制的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 *** 陶器及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定居生活。
2.半坡人生活在约5,6千年的今陕西西安半坡村,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木制的耒耜耕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家畜,会 *** 彩陶,出现了原始家庭纺织业,住在半地穴的房子里
3.河姆渡原始农耕遗址是长江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代表;半坡原始农耕遗址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代表。
4.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汶口文化晚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第三课
1.炎帝和黄帝是我国远古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首领,他们联合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确立了黄帝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的地位。
2.传说黄帝及其属下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后世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禅让制是指原始社会后期[尧,舜,禹时期]部落之间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三过家门而不入”指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的之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阶段。
第四课
1.夏朝第2代国王是禹的儿子启,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夏朝定都阳城,制定了刑法,建立了 *** ,军队,监狱等国家机构,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夏朝末代国王桀施行暴政,导致夏朝被当时商的国君汤团结周围小国打败,在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了商朝。
2.商国君主汤重用人才,关心百姓,重视发展经济,乘夏朝衰落时灭掉夏朝,在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
3.[原因]由于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建立之初屡次迁都。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后,都城稳定,因此后世又称商朝为殷朝。商末代国王纣是个暴君,创造了“炮烙之刑”。
4.周武王伐纣,于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朝,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历史上叫做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的统治;办法:周天子把土地和人口分给亲戚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和天子的关系:诸侯服从天子命令,交纳贡品,镇守边疆,战时带兵随天子打仗,并实行嫡长子制;意义: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开发了边疆,使周朝走向强盛。
6.西周周厉王时期发生了“国人暴动”。“国人”即平民。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亡国之君:周幽王。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洛阳],东周建立。
第五课
1.我国青铜铸造业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于夏朝,商朝为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代表作司母戊鼎(世界现存更大的青铜器,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西周时期青铜种类丰富。成都平原独特的“三星堆”文化和商周同期,代表有大型的青铜立人像等。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3.夏、商、西周是农业(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社会。商周时“五谷”(五谷包括:稻、黍、粟、麦、豆)具备。农业有选种、施肥和治害等生产技术,西周出现青铜农具,但奴隶生活悲惨,地位低下,可被自由 *** 和买卖,甚至被杀掉用来祭祀和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