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父亲谁不愿把儿子的遗体安葬在家乡?但留在朝鲜有更大的意义。 *** 一直默默地珍藏着毛岸英的遗物:三件衬衫、一顶军帽、一双袜子还有一条毛巾。每一样都被他叠得整整齐齐放在箱子里。每当天气晴朗时,他会小心翼翼地地拿出来,在太阳下一件件细细地晾晒。
刘思齐一直都想去看看丈夫长眠的地方,但她又怕,心里很矛盾,她不愿相信丈夫离开了她,她在等候在脑海里那个千回百转的场景:岸英突然有一天会呼喊着她的名字推门而入。
这种思念煎熬了她8年多,1956年的一天,刘思齐向爸爸提出要去为毛岸英扫墓。爸爸说:“好,我赞成。我也想岸英,但我不能去看他。孩子,你是他最亲爱的人,你去最合适,是以烈属的身份扫墓,有几点要求你要记住:不能大张旗鼓,所有一切不要报道;不能惊动朝鲜的党和 *** ;具体怎么去请军委安排”。毛主席最后还说:“你来回的路费和一切花销,全部由爸爸报销。”
刘思齐和同母异父妹妹、毛岸青的妻子刘邵华、女同志沈同一起,来到朝鲜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一座白色圆形的墓前竖有墓碑,正面为“毛岸英烈士之墓”,墓是1955年秋由大榆洞迁来的。
刘思齐摸着那冰冷的大理石墓碑,眼泪夺眶而出,此时她才猛然意识到,她的岸英是真的离开她走了。她和妹妹邵华跪在墓地放声痛哭,刘思齐声泪俱下,8年多的思念顷刻而出:“岸英,我来看你了,也代爸爸来看你来了,过去这么多年才来,我来晚了……”
临离开墓地时,刘思齐哭泣着在毛岸英的墓地捧了一把土,仔细地用手帕包好,紧紧地握在双手贴近心窝。在她心里,毛岸英是她一生的痛,也是她一生的骄傲!接着她围着整个烈士陵墓缓慢绕行一周,向全体志愿军烈士表示深切的悼念。
对这次扫墓沈同向毛主席做了汇报,毛主席很满意,他对沈同说:岸英牺牲8年了,思齐年纪也不小了,不能再一个人苦熬了,应该再找个合适的人组建新的家庭。
在毛主席的不断鼓励下,刘思齐终于从失去爱人的阴影中走出来,她完成了大学的全部课程,被分配到军委工程兵某部门工作。
毛主席不忍心刘思齐一直孤独下去,有一天,他对刘思齐说:“岸英已经去世了很久,你还年轻,早点找个人嫁了吧。”
但刘思齐心里一直想着毛岸英,对改嫁的事她坚决不同意,在毛主席苦口婆心的再三劝说:“思齐啊,你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不能就这样过一辈子。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将来老了,也还要个伴儿嘛。老来没伴儿,好凄惶啊!”“我知道你对岸英感情很深。但望门守节,从一而终,这都是封建的东西,岸英不会赞成,爸爸也不会赞成。你年纪轻轻的,就这样孤苦伶仃地生活,爸爸心里不安,很难过。让爸爸给你找个对象吧!”,刘思齐在爸爸的一次次劝说下最终点了头。
毛主席亲自牵线,1962年2月,刘思齐与空军学院教员杨茂之喜结连理。毛主席送上祝福,他挥笔写下两首诗词:《卜算子·咏梅》和《七律·和郭沫若同志》送给刘思齐作纪念。结婚当天,他让叶子龙送去300元钱陪嫁礼金,让刘思齐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他慈爱地对刘思齐打趣说:“以后不要疏远父子之情哟,你不是我的儿媳妇,还是我的女儿嘛!”。刘思齐改名为刘松林,在毛主席的关怀下,一切伤心成为过往。
刘思齐婚后生活幸福,有四个子女,2个儿子2个女儿,全部学业有成。她给大儿子起名“杨小英”,就是为了怀念她的岸英。虽然毛岸英牺牲很多年,刘思齐一提起他还是满含热泪,让人为之动容。
刘思齐对 *** 安排的一切很满足,永远感谢陪伴、鼓励自己走出困境的爸爸。
公公劝年轻的儿媳改嫁,并当成重大心愿促成此事,天下之大, 历史 之久,又有几人呢?可毛主席做到了,他的人格魅力让人感动与敬佩。刘思齐不幸幼年丧父、青年丧夫,但毛主席给予了她世界上最深沉的父爱。在她的人生道路上,有这位伟大开明的父亲相伴又是多么幸福与幸运!
邵华和刘思齐是亲姐妹吗?
是同母异父姐妹
邵华,刘思齐的妈妈是张文秋.张文秋:(1903--2002) *** 的亲家母,刘思齐、邵华母亲。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学历,1926年入党,1927年与刘谦初结婚。1930年曾与林育南假扮夫妻组织地下机关。1931年加入共产国际情报处佐尔格小组,曾任南方站站长。1937年到延安,后与陈振亚结婚。解放后任盲人福利会总干事。出版有《张文秋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