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人倒霉了喝凉水都塞牙,就算地球不与其他天体撞击,也难保太阳会不会在银河系之内出车祸,不仅会撞上其他恒星,还有可能撞上黑洞。
当然,科学家在随机碰撞当中更关注地球随着太阳系运动的时候,会和银河旋臂当中稠密的分子云相遇。这些分子云是由星际尘埃当中的分子合成,最大的半径可以达到30光年以上。
一旦地球与这些分子云相遇,那么就可能让地球内部陷入黑暗。因为它们会让地球的大气层充满稠密的尘埃,让阳光无法透进来,届时被阴云蔽日的人类,很快就会因此而灭绝。
不少人认为,地球发展史上的几次“冰雪球”事件,都有分子云的参与。
最后就是太阳的变化了。
作为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阳的变化与所有地球生命息息相关。但是它并不会永远维持现在的主序星状态,大约50亿年之后它就会走向衰老,到了那时太阳会开始“膨胀”,不断向外延伸。
届时地球将不再位于宜居带当中,并且极有可能直接被膨胀的太阳吞噬。若是人类到那时还没搬家的话,那么就只能和地球一样被太阳烧成灰烬了。
不难看出,这些来自太空的致命事件,虽然发生的概率算不上高,但是任何一件都能为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那么,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人类可以做什么?
与以上的太空意外事件相比,人类虽然特别的渺小,但是依旧能做出一些“反抗”,而这种反抗的有效性取决于我们科技发展的程度。
以小行星撞击为例,自从感知到了它们会对地球带来诸多威胁之后,科学家就开始完善地球附近的小行星监测系统。在确保可以尽早监测到小行星运动的情况下,就能通过诸多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了。
比如说直接撞击,此前美国航天局就表示会发射一颗名为飞镖的卫星,其任务就是撞击小行星,从而起到强行改变小行星方向的作用。
虽然以人们目前掌握的技术来看,这种撞击的力道十分微弱,但是若是能让小行星偏离一点儿,也算是有用的。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暴力打击、引力诱导等等。
至于其他的意外事件,我们只能寄期望于人类科技飞速发展,从而能让我们进一步武装地球,或者说在灾难发生之前逃离地球,前往其他地方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太空中的“天然威胁”,人类目前还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威胁,而始作俑者就是人类自己。
近地轨道的太空垃圾
随着人类发射的探测器等越来越多,太空当中留下了大量的人造垃圾,它们以超高的速度在近地轨道飞行着,如果密度越来越大,将会威胁到未来人类飞行器的升空以及空间站的运行。
因为根据科学家的计算,一个1.3毫米的铅球,在成为太空垃圾之后就能轻松地以每秒10公里左右的速度飞行。在这种情况下,它的撞击威力将大大提升,相当于22毫米口径左右机关炮射出的炮弹威力
由此可见,人类在担心宇宙自然灾难的威胁之前,恐怕也得先想想自己留下的这些垃圾,要怎么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