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番茄汤、土豆泥和胶水“袭击”世界名画,梵高等画作遭“毒手”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14日,英国伦敦,两名活动人士向凡•高作品《向日葵》泼番茄汤。图/视觉中国
更早之前,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一名男性气候活动人士把自己伪装成坐在轮椅上的老妇人,以混过安全检查,在接近达·芬奇作品《蒙娜丽莎》时,他突然掏出一块蛋糕扔了上去,并大喊:“关心一下地球吧。”
还不止这些,苏格兰格拉斯哥、意大利佛罗伦萨、梵蒂冈等地的美术馆和博物馆都遭到过气候活动人士的“破坏”或骚扰。
为什么气候活动人士把这些画作当成“袭击”目标?许多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为了“引发关注”。无论是《蒙娜丽莎》被扔蛋糕,还是《向日葵》被泼番茄汤,这些事件一时间都成了轰动性的新闻。
据美国《史密森尼》杂志报道,朝《向日葵》泼汤的21岁英国女性气候活动人士菲比·普卢默(Phoebe Plummer)表示:“问题不在于向凡•高的作品泼汤,问题在于引发人们关注气候变化议题”“为什么英国政府对化石能源的补贴是对可再生能源补贴的30倍?为什么……?”
气候活动人士还为此类行为辩护称,这些名画都有玻璃保护,在迄今为止所有的名画“遇袭”事件中,画作本身都没有受损,仅在一些案例中出现了画框轻微受损的情况。“停止开采石油”发言人称:“我们不过是向玻璃片泼汤以引发关注罢了。”
对此,也有艺术界人士担心,此类袭击艺术品的事件不断引发网络和媒体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将随之效仿,这有可能引发更疯狂的举动,对艺术品造成实质性的破坏。
气候活动极端行为引发争议
在名画接连遭到“袭击”后,网友和许多文艺界人士气“炸”了。有网友在《向日葵》被泼番茄汤的视频下方留言,“好好管教你们的孩子,否则他们就会变成这样。”许多文艺界人士表示,请气候活动人士离艺术品远一点儿。
以维米尔的画作为灵感来源创作同名小说《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美国作家特蕾西·雪佛兰表示,她能够理解气候活动人士的沮丧感,但她希望气候活动人士能够选择与气候或环保相关度更高的抗议目标。“对我来说,看着这幅画作被破坏,就好像看到我的女儿受到攻击。”她说。
据《纽约时报》报道,有着丰富社会运动经验的非营利组织艺术行动中心(Center for Artistic Activism)的联合创始人斯蒂芬·邓库姆(Stephen Duncombe)表示,他质疑这种“袭击”名画策略的有效性。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14日,英国伦敦,气候活动人士堵塞了新苏格兰场前的道路,呼吁英国政府停止发放石油和天然气许可证。图/视觉中国
“(此类行为)引发的讨论是有关向艺术品投掷食物的疯狂之举,而非讨论化石能源对地球的影响。”邓库姆说,“大家看到的都是气候活动人士在做疯狂的事情,这对于气候运动真的有帮助吗?”
德国文化理事会的执行理事奥拉夫·齐默曼(Olaf Zimmerman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文化遗产和气候一样需要被保护,为了呼吁关注气候变化而对文化遗产下手显然是错误的。
艺术评论家菲利普·肯尼卡特(Philip Kennicott)承认,此类袭击艺术品的事件让他陷入了两难,他在《华盛顿邮报》撰文称,“往一幅凡•高的画上泼番茄汤,不会让我对拯救我们的地球产生更强烈的热情,也不会帮助我更务实地思考如何做到这一点。”
但肯尼卡特笔锋一转,“我能理解这些年轻人的想法,当他们面临自身的‘毁灭’之时,他们去到那里表示:停止毁坏我们周遭的一切。”“当活动人士‘攻击’凡•高的《向日葵》时,他们恰恰是在肯定这幅画作拥有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的活动人士在历史上似乎就热衷于把名画当作攻击目标。
1914年,名为玛丽·理查德森(Mary Richardson)的妇女参政权活动人士走进英国国家美术馆,用一把切肉刀对着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作品《镜前的维纳斯》连砍数刀,损坏了这幅世界名画。
理查德森称破坏《镜前的维纳斯》是为了抗议另一名妇女参政权活动人士被捕,她随后因破坏财产罪被判入狱6个月,但由于她在狱中绝食,关押数周后就被释放。《镜前的维纳斯》在被修复后重新展出。另外,毕加索名画《格尔尼卡》也曾遭到过活动人士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