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国务院金融工作报告透露了哪些信号?
央行网站今日公布了《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10月28日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金融工作情况。
报告指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有条件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维护币值稳定。进一步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弥补监管短板,强化金融风险源头管控。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和本源,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份报告延续了此前稳健货币政策基调。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当务之急是稳增长和防风险,这让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实施难度加大,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施策。不过,我国经济韧性依然强劲,宏观政策调节仍有一定空间。报告亦向市场传递了我国宏观政策的确定性,以及下一阶段稳增长的决心。
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
报告指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有条件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维护币值稳定。实际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没有实施量化宽松、负利率等非常规货币政策,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我国利率水平在全世界居中,在主要发展中国家中较低,确保了物价走势平稳可控,有力促进了经济稳定增长。
“我国有条件尽可能长时间保持正常货币政策,主要是我国经济潜力大、韧性强,中长期向好基本面未改变。”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我国有效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经济不存在通缩或滞胀基础,经济逐步向潜在增长回归。
在周茂华看来,这样的表述也意味着,我国珍惜正常政策空间,加强部门政策配合,应对复杂问题与挑战,货币政策创新,提升政策精准质效。同时,国内宏观风险趋于收敛,金融系统保持稳健。
报告还指出,总量上,货币政策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助力实现扩投资、带就业、促消费综合效应,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这意味着接下来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增长取向,其标志就是四季度新增信贷、社融规模都有望保持同比多增,以宽信用助力稳增长,市场利率整体上将继续运行在相应政策利率中枢下方。
“四季度国内物价将继续处于温和水平,决定了国内货币政策有条件保持自主性,无须跟进美联储等国外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王青表示,同时四季度受国内疫情波动,房地产低迷,以及国际地缘政治局势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影响,宏观经济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为推动经济增速进一步向正常水平靠拢,夯实稳就业基础,需要政策面提供支持性的货币金融环境。
王青预计,我国经济将保持合理适度的增长水平,逆周期调控能够有效应对经济波动,无须实施零利率以及超大规模量化宽松等非正常的货币政策。这将确保内部不发生持续的高通胀,外部不发生人民币持续大幅贬值,即维护人民币币值的对内稳定和对外稳定。
突出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报告中指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和本源,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要求金融机构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完善薄弱环节金融服务、强化经济转型升级金融支持、支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此前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稳增长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头戏。按二十大精神,实现经济合理增长,重心应该放在进一步畅通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循环互促上,需求侧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而供给侧的当务之急是要助力小微企业运营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报告指出,结构上,将持续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发展,继续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突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运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等专项再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