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续说回我们的这个east,实际上east这几年,他经常是上新闻联播的,如果注意到的话,它是2005年完成了主机总装,2006年进行了首次工程调试,然后2006年的九月第一轮物理实验就成功获得了高温等离子体,当时的温度超过了五千万度,然后2008年就突破了1亿度,这个就已经是一个里程碑了,为什么呢?因为太阳核心的温度也就是1500万度。到了2016年,我们实现了等离子体首次放电,当然这次时间不长,三秒钟,然后2017年,我们就已经拿到了100多秒的一个这个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运行。

所以现在我回过头来看,这一步一步,走的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稳健,而且是让人非常非常兴奋,就是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我们边建设边研发,然后有什么技术难关,我们就攻破什么技术难关,有什么问题我们就解决什么问题,没什么我们就造什么,整个east大科学工程可以说是全面优质的完成建设,所以也难怪相关领域的每次出完一个消息时候,相关的专家,都很兴奋的在那转发,因为这是科技界的一个大事儿,是一个非常值得整个中华民族骄傲的一个成就,但是现在走到这一步,慢慢的觉得它也是全人类的一个成就,因为现在我们也意识到这个可控热核聚变,实际上也不是说一个国家就应该把它全部拿下来的。整个装置规模太大,而且建设周期长,投资成本非常高,如果说单靠一个国家关起门来搞建设,这是很难的,应该是大家一起合作。这个倒不是我们不愿意合作,其实最早当年美苏就提出要搞一个这个ITER计划,就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号召全球国家技术能力比较强的,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讽刺的是,当时我们申请进入这样一个计划,但人家一直不让我们来,就是说你们中国科学水平不够高,就别来了。但是呢,后来诶,他们发现我们这个一次研制工作推进的很顺利,这个局面一下就发生改变了,以前在这种巨变的国际会议上是看不到我们中国的身影,但是现在这个ITER计划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在上面做主题报告,甚至有时候当做会议主席,现在我们可以说已经是站稳在世界可控核聚变舞台的中心了。

不过距离我们真正的要用上,可能还有50年吧,当然我希望再过二三十年吧,这是值得期待的一个前景,一旦我们掌握了可控核聚变,也就意味着人类掌握了恒星的能量利用方式,那以后人类的目标就应该是星辰大海了,但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迟迟没有办法攻克这样一个难关的话,也就意味着我们还得高度依赖于化石能源,那样人类的科学可能就会面临一个瓶颈,摸到一个天花板,然后很多高级的物理实验,那可能就进展极其缓慢,或者推进不下去,一些更进一步的科学理论你也验证不了。就像那个“三体”小说里人类的科技被质子锁死一样。如果我们在能源方面突破不了,那我们的文明就会被锁死在太阳系里面,结果是非常糟糕的。

为什么我们很强调科技进步呢?科技进步它会带来一次生产力的飞跃,意味着我们整个人类的蛋糕会做大。蛋糕做大的时候,大家分蛋糕是不会吵的太厉害的,每个人都能分到更多的时候,你不会有太大意见,但是如果说迟迟没有办法把蛋糕做大,就这么大个蛋糕,但是分蛋糕的人变多的话,那就一定会有矛盾,包括各种人口的压力呀,经济的压力等等,而且现在实际上科学界有一种说法,就是科学理论验证越来越难了,被什么限制住了?就是人的寿命限制住了,因为现在人类的知识越来越多了,就目前来说,我们人类还没有办法快速的学会很多知识,还是要按部就班的,要从小学到大,那么任何一位顶尖的科学家或者物理学家,他人生中都有很多很多的时间需要去学习,去复制前人的这种知识。你只有在前人的知识全部吃透了以后,才能再进一步的往上攀登,实际上现在的科学家,他可能大半辈子,可能三四十岁,甚至四五十岁才能够学习完自己专攻的一个很小很小的领域的绝大部分知识,然后剩下的年龄才能在这个小分支里面再突破那么一点点,但是当你有希望突破的时候,可能这个时候你的这个年龄已经很高了,甚至有一些科学领域,就是全球也就寥寥无几的少数几个人能够理解,能够推进,比如霍金的黑洞理论,杨振宁的宇称不守恒理论。一旦这些人逝去了,那可能年轻人还没接上班,那这个领域就黄了,年轻人又得重新再来推进一遍。科学没有尽头,但是人对在目前的条件下,他能探索到的科技是有尽头的,如果打破不了,那不就是锁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