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光》的作者阿瑟.克拉克。
公元22世纪,人类开始殖民太阳系。随着时间推移,地球与她的殖民地之间,因为资源的问题产生了矛盾,太阳系被分为两派,一边是母星地球与卫星月球,另一边则是火星、金星及其他行星结盟的“大联邦”。
人类征服了火星、金星和很多卫星,组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共和国。较轻的元素在这些星球产量丰富,比金还珍贵的十二种重金属,如汞、铅、铀在这些星球上开采不到,他们只能不断求助于地球。地球对外星球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嫉妒,人们开始限制稀有元素的出口、隐藏已经发现的矿藏。而在外星球开拓疆域的人则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和最有冒险精神的英杰,他们对地球表现出了轻蔑:“大联邦”开始拒绝为地球运送补给,除非地球人出很高的价钱;他们限制地球人飞往木星以外的区域,企图把太阳系的四分之三掌控在自己手里。战争似乎一触即发……
菲利普斯教授研究出在巨大的月海下面一定蕴藏着丰富的铀矿以及与他相关的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月球内部的熔融状物质,潮汐般涌起又平息,造成了这些元素在某些局部的集中。经过数千年,这些元素辐射作用又融化了高高在上的月海表面。他的研究报告成了战争的导火索:“大联邦”知道了月球蕴藏的巨大矿藏,地球人也偷偷进驻月球开发矿藏,并向“大联邦”保密。
此时,地球当局发现,月球的科研基地里,有人一直在偷偷泄露情报。于是,反间谍专家萨德勒临危受命,伪装成审计员前往月球。他在去往月球天文台的单轨列车上遇到了几个人:光谱分析负责人罗伯特·莫尔顿教授和他的两名助手希德·哲美森和康拉德·惠勒,以及天文台书记格瓦纳。他们也成了萨德勒日后在天文台接触最多的人。
月球上的开拓极其困难。建在地下的“中心城”是月球生活的中心。很多人质疑过开拓月球是否值得,然而——飞向宇宙的航天飞船需要在月球添加燃料获得更大能量,此外,从地球的大气束缚中解脱,在月球上进行空间研究十分便利。地球的政治家都同意,“科学研究是文明的血脉,是可以永远获利的投资。”
地球方面要求哲美森把辐射物理学家斯蒂芬森送到雨海的“托尔计划”秘密基地,然而,就在他们返回天文台的路上,大联邦和地球、月球的地月联盟之间的战争就在他们头顶展开了。“托尔计划”的基地中,不仅钻出了一百公里深的矿井,穿透了月球的月壳,更是一个防御塔。大联邦的布里南将军率领“波江号”、“忘却号”和“黄泉号”来袭,在这个没有空气的环境中,一颗原子弹也无法靠爆破的力量摧毁几百米以外的目标,因为冲击波的能量在真空中是无法传递的。于是,粒子束、电磁场和辐射成为了太空战的主要武器。最终,一道光束刺穿了“忘却号”。“江波号”坠毁时冲向了基地,两者同归于尽,“黄泉号”则逃脱到太空中,被地球的飞船营救。而那道神奇的光束,是电磁场将熔融的金属抛出去的结果,是非常强大的近程武器,地月联盟胜利。
地球和“大联邦”最终握手言和,人类过上了太平的生活。而间谍呢?直到开战萨德勒都没有找到,找间谍也失去意义。直到三十年后,萨德勒从布里南的回忆录中猜测,应该是莫尔顿教授。莫尔顿教授告诉他,望远镜可以双向使用,只需要将普通仪器换成远紫外灯,望远镜就立即变成一台超大功率的探照灯,用来发射密码……
《地光》是克拉克“地球末日三部曲”之一。书中大量描写月球的工作及生活环境,讲的是一个间谍和反间谍的故事,其中最精彩的是地月联盟和大联邦之间的太空战争。。。
希望分享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