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万能药”,高血压冠心病心梗心衰都能用,但应注意这4点
5. 用于心律失常

β受体阻滞剂在各种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中,都被广泛应用,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稳定型房扑,房颤等问题的心率控制中,β受体阻滞剂都是重要的心率控制药物。这类药物的优点在于在静息状态下时,这类药物对心率和心肌收缩率的影响较小,而当交感神经激活时,如运动或相关应激(如生气等)出现时,就能够起到显著降低心率和控制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因此,β受体阻滞剂对于各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加强心率控制,减少心电失常引起的心源性猝死方面,都是重要的应用药物。
6. 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应用
除了上述常见的临床应用以外,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在其他一些心血管疾病中也有广泛应用,主动脉夹层,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二尖瓣脱垂等疾病的心源性猝死预防,肥厚性心肌病的治疗,非心脏性疾病的预防性应用等方面,β受体阻滞剂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应用。
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4个注意事项
看了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的这么多应用和益处,相信说它是心内科的万能药,万金油,也并不为过吧,但再好的药物,也有它的应用注意事项,结合具体情况,合理应用才能够起到治疗改善疾病的效果,如果不了解相关的用药注意事项,因为用药反而影响健康甚至生命,就得不偿失了。

应用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首先应该注意的是要做好心率的监测,这类药物都有加强心率控制的作用,心率过快了会影响健康,但心率过慢,心动过缓同样也是不可取的。对于服用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的朋友,通常都应该结合具体情况,低剂量起始用药,并做好心率的监测。服用这类药物心率控制应该到多少才合适呢?我们说几种常见的情况,对于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型的心衰患者,应当以控制静息窦性心率到每分钟70次以下为控制目标;对于有房颤问题的朋友,应当控制快速房颤时的心室率在110次/分钟以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情况,建议静息窦性心率控制到50~60次/分钟;而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静息窦性心律应控制到55~60次/分钟即可;对于主动脉夹层急性期的情况,应当首先把血压的收缩压控制到100~120mmHg之间,其次心率应该控制于50~60次/分钟为宜。

除了做好心率的监测,合理选择用药剂量以外,这类药物的禁忌和不良反应风险,也是值得注意的,对于存在二度及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的窦房结性疾病,哮喘,心动过缓等问题的朋友,都是不宜使用这类药物的。而服用这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也要在用药过程中多加注意,比如疲乏,头晕头痛,失眠,心动过缓等,都是常见的不良反应,而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和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还有可能影响血脂,血糖等方面的代谢,对于中青年人低压高的问题,可以考虑优先选择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兼具α1受体和β受体阻滞作用,对脂糖代谢没有不良影响。

在药物相互作用方面,一些铝盐、消胆胺(考来烯胺)、考来替泊可降低β受体阻滞剂的吸收,从而影响药效;酒精、苯妥英钠、利福平、苯巴比妥和吸烟均可诱导肝生物转化酶,从而降低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的血浆浓度和半衰期;西咪替丁和肼苯哒嗪可通过减少肝血流从而提高普奈洛尔和美托洛尔的生物利用度;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类药物维垃帕米、地尔硫卓和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抑制窦房结功能和房室传导,此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也应谨慎;除此之外,吲哚美辛和其它NSAIDS可拮抗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作用。
使用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的第四个注意事项是,不可骤然停药。骤然停服此类药物,能够引起停药反弹的问题,使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进一步升高,引发相关风险,因此,在服用该类药物时,如果需要停药,可以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采取逐渐减量停服的方式,确保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