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肺部小结节”,就离肺癌不远了?辟谣:做好5件事,身体倍棒
结果判断良恶性。那么患者就要面临这样一个问题, 不做病理就不知道结节是不是恶性的,而结果是良性, 又会觉得挨一刀有点冤。


临床症状往往没有太多提示作用。如果能通过临床表现判别小结节的良、恶性,无疑将损失和痛苦降到最小。但是肺小结节在初期缺乏特异性症状。肺癌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症状和体征的有无、轻重和出现的时间,和肿瘤的部位、类型、并发症有直接关系,而且不同人的反应程度、耐受性也不一样。肺癌早期症状一般较轻,甚至无任何不适,常通过体检发现。
为什么会长“结节”,“结节”怎么来的?
据统计,中国肺结节的患病率为20%。其形成原因主要可归纳为三方面。
⒈身体素质。
身体免疫系统是预防疾病的关键所在,而有些人可能免疫力偏低,对病毒和细菌的抵御能力不足,病毒和细菌很容易侵入身体。
⒉外在因素。
例如长期吸烟、粉尘作业,比如从事石矿、厨师、理发、裁缝、化工厂等工作。在患者长期生存环境中,反复吸入不健康的含有害物质的空气,会导致物质沉积,形成小结节。
⒊遗传和病史。
引发肺小结节的疾病较多,例如炎症、结核、霉菌等,同时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间质性肺病、患其他肿瘤后多次治疗都是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可能存在隐性基因遗传的问题,但是这种病因所占的比例很小。
做好5件事,远离“结节”,身体倍棒
虽然良性结节在总数中的占比高达80%以上,却要高度重视,若不能及时确诊并对证治疗,也有进展为恶性的风险,而且仍有一定比例的恶性结节,做好5件事,远离“结节”:

⒈生活习惯。
不吃霉烂变质食物,少食腌制、烟熏食物,少摄入脂肪,每日进食水果、蔬菜、粗制谷类;不滥用药物,防止药物致癌危险。每天根据自身情况适量运动,保持体重,规律作息,不熬夜。
⒉注意防护。
戴口罩是我们避免接触空气中污染物的最简单有效方法,疫情让我们看到了口罩的重要性。戴口罩可以减少职业暴露中污染物、灰尘以及细菌侵入,降低肺结节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