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网络热点

子宫内膜异位症——一个可以引起不孕的疾病!

常驻编辑 网络热点 2022-12-09 内膜   子宫   病灶   雌激素   囊肿   盆腔   卵巢   月经   症状   部位   药物   患者   疼痛   手术   疾病   功能

说起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很多人没有怎么听过这个疾病,而且也不了解,但是通过它这个名字我们应该能看出它是指子宫内膜的组织包括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以外的部位,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不是肿瘤,但是在妇产科它却被称为“良性癌症”,主要是因为它具有癌细胞的“种植”和“转移”的特点,而且它可以侵犯我们身体的任何部位,如膀胱、肾脏、输尿管、肺部、胸膜、乳腺、手、大腿等部位,但是绝大多数是位于卵巢和宫骶韧带,其次是子宫、腹膜等部位,所以它也有另外一个名字即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是依赖雌激素的一种疾病,在绝经或者服用某些对抗雌激素的药物、手术切除两卵巢后,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会逐渐萎缩、吸收。Kzd拜客生活常识网

根据大量的调查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发生在妇女的生育期,大约有76%发生在25~45岁之间的女性,而且它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Kzd拜客生活常识网

可能会有不少女性会问,为何子宫内膜异位症就欺负我们这些生育期的女性?这主要是和这个时期的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有关,但是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还没有完全明确,考虑可能和经期子宫内膜的细胞随着经血逆流进入盆腔并在卵巢和临近的盆腔腹膜种植、生长、蔓延有关,而且子宫内膜也可以通过淋巴和静脉向别的地方播散发生种植;也有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这类患者的IgG和抗子宫内膜抗体有明显的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调查发现患者的一级亲属的发病风险是无家族史者的7倍;此外还发现这种疾病还和亚临床腹膜炎、子宫内膜微环境的改变、二恶英等有一定的关系。Kzd拜客生活常识网

那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哪些症状呢?

它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个体差异,而且发生在不同的部位会有不同的表现,此外还和月经有密切的关系,具体的表现如下:Kzd拜客生活常识网

  • 疼痛:它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主要的症状,大约70%~8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疼痛,典型的特点是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疼痛多在下腹部、腰骶和盆腔,可以向四周放射,在月经来的时候出现;疼痛的严重性和病灶的大小没有必然的关系,有的病灶比较大的患者也可以没有疼痛,病灶小的病人也可以出现无法忍受的疼痛;

  • 不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中不孕的比例高达40%,考虑和盆腔的环境发生改变影响精卵结合与运输、免疫功能异常使子宫内膜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卵巢的功能异常导致排卵和黄体形成不良等因素有关;

  • 月经异常:大约有15%~30%的病人有月经量增加、月经期时间延长、月经持续存在或者月经期前有点滴的出血,考虑可能和卵巢功能异常、排卵障碍、黄体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

  • 性生活不适:有部分患者在性生活的时候会出现局部的疼痛,主要是深部性交痛,在月经来潮前疼痛最明显,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累及直肠子宫陷凹和阴道直肠膈等的患者;
  • 其他:子宫内膜异位累及其他部位的时候可出现对应的症状;如累及肠子可以引起腹痛、腹泻、便秘或者便血,严重者也可以出现肠梗阻的症状;累及膀胱能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累及输尿管的时候可以出现腰痛、血尿,严重的时候也可造成肾积水和肾萎缩;如果累及瘢痕的时候也可以引起瘢痕处疼痛和包块;此外如果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也可以引起剧烈的腹痛;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都是有明显症状的,如果生育期妇女有痛经并且逐渐加重、不孕或者有慢性盆腔疼痛,体检发现有与子宫相连的囊性包块或者触及有痛性结节,就可以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但是这个准确率不是很高,在实际中还是需要借助一些检查来诊断,具体常用的诊断方式如下:Kzd拜客生活常识网

  • 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比较重要的检查方法,可以确定异位囊肿的部位、尺寸、形状,诊断的准确率>96%;典型的B超可表现为附件区没有回声包块,内部为强光点;

相关阅读:

  • 内膜厚度多少算正常(内膜薄5mm严重吗)
  • 内膜厚度多少正常(内膜薄吃什么补得最快)
  • 龙鹿丸可以增长内膜吗,鹿鞭丸补充海绵体吗
  • “试管婴儿”也会失败?!到底是什么惹的祸?
  • 胎盘形成意味“坐胎”更稳定,那它几时形成的?比你想象的
  • 人流非儿戏,姑娘莫轻试,人工流产决非良策
  • 月经刚结束,有4件事再舒服也不要急着做,特别是年轻人要
  • 冠心病患者如何选用中成药?这3种中成药,值得一试!望知晓
  • 子宫内膜异位症怎么检查(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如何发生的?)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