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门诊,血压异常升高的患者明显增加。就是那些夏天血压可以降到正常的患者、原先药物控制血压比较稳定的患者,进入冬季血压都有了明显的升高。要是不好好吃药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可以飙升,从一级高血压水平骤升到三级高血压水平,都去看急诊了。
天冷血压会升高,是因为血管也会“热胀冷缩”,心脏在冷天也会加紧工作呢!
这些血压升高的病人,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种情况:
1.早就发现高血压,没感觉,一直没规律治疗。
比如一位40多岁的患者,10多年前就发现血压高,当时吃了点中药,以后没有不适也就不治疗了。天冷了,血压更高了,出现了头痛、心悸,测血压到了170~180/110~120 mmHg,头天看了急诊,转天又来看专科了。
有些人更是因为体检发现了蛋白尿、心脏扩大才来进一步检查的,真是要让医生无语了!
2.夏天血压低减了降压药剂量,冬天天冷血压高了没及时增加(恢复)药量。
像有位50多岁的患者,本来吃着两种降压药,夏天把氨氯地平减为半片,天冷了,血压早就开始升高了,没在意,药量也没加回来,结果血压高压(收缩压)就升到了160 mmHg,感到不舒服了,就来看病了。
还有些老年人,南北方轮流住住,或者跑到南方旅游了一阵儿,一回到北方,遇上寒冷,血压当然会升高了。
3.再就是医源性的问题了:不适当地静脉输液。
早就说过静脉输注“活血化瘀”的中成药不能预防心脑血管病,医学上没有证据。可有些老年人就是愿意去输点儿液,甚至觉得输了液才是治病,以为药进了血管就起作用,“疏通血管”。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儿。就说输液时多是用盐水(0.9%氯化钠),就增加了身体里的水和钠(盐),不说药物没有确切的疗效,血压升高了就不利。这不,几位80岁左右的老年人,输了一个星期的液,血压都高起来了。
本来,冬季天气寒冷,就会导致血压升高。一些原先病情平稳的患者,进入冬季,天气寒冷,血压也会随之升高。比如一位80多岁的老人来诊,自述在家自测血压基本正常,可是到诊室一测,高压达到了180 mmHg,在室内休息后血压才有所下降。因为患者以前诊室测量血压并不高,分析还是因为经历了寒冷的室外。
高血压这种病,有这么多药物可以控制,而且控制平稳了就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一样生存,为什么就不能好好控制呢?
有些时候,血压高了是很危险的。比如吃着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还有吃着抗凝药华法林、利伐沙班,这个时候血压高了时会增加出血风险的。出血出在外面像皮肤黏膜、消化道、泌尿系还好些,要是出在脑子里,那就危险了。
有些高血压患者往往顾虑降压药吃上了要长期吃、甚至吃一辈子,可是怎么不想想,是你先得了高血压,是高血压先要伴随你一辈子的呀!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降压药虽然有副作用,但是相对于高血压损害来说,是利大于弊的,所以我们要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要降压治疗。因此,不要顾虑长期吃药,而是要想到长期控制。
血压有地域的差别、季节的差别,是和气候有关的。因此,不同的地域,血压会有差别,南方温暖的地域血压会低些,北方寒冷的地域血压会高些,海拔高的地区血压也会高些;不同的季节,血压会变化,冬季血压会高于夏季。因此,高血压患者需要监测血压变化,根据血压情况调整降压药物,而不能一种药物、一个剂量吃到底。减下来的药,该加回去时要加回去。降压不达标,就会损害身体里的脏器,损害了心脏,最后会心衰;损害了血管,血管会堵住,得冠心病、脑中风(卒中);损害了肾脏,最后会得尿毒症,到了那个时候,后悔也晚了。
还有,就是要减少不必要的输液。单就高血压患者来说,除了血压特别高,出现了高血压急症,口服药物不起作用或来不及时作用时,为了把血压赶紧降下来,可以静脉用药外,其他为了养生、为了“活血化瘀”,完全没有必要输液。因为到现在也没有研究的证据证明输液能预防心脑血管病,更别说输液会引起血压升高、还会引起其他药物不良反应了。所以,高血压患者,尤其老年患者,一定要避免不必要的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