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及经方验方。
生命医学,是医疗、科学、社会,机能、精神、环境等医学模式。
生命哲学是形神运化、天地人综合统一,致病是机体功能与意识精神双向选择,邪气与药物、环境是变化影响因素。
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及经方验方等关系。
一,辨病论治
辨病分两种,一种是辨中医的病,一种是辨西医的病。
中医认为疾病的本质和属性,往往多是通过“证”的形式表现于临床的。而“病”是“证”的综合和全过程的临床反映。
辨病是认识和解决疾病的基本矛盾。辨证则是认识和解决疾病某一阶段中的主要矛盾。
中医生命医学本体论,具有自身自然自主支持管理控制系统统一性。
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又称为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从验方经方的另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提升方法。
辨证论治原则的确定从《伤寒杂病论》汉代名医张仲景医理论在读《内经》等医书的基础上,总结众医家以及自己医疗实践经验撰写提出的理、法、方、药在内的特色辨证论证原则。
张仲景仲景倡导的辨证论治原理,主要是通过:
一方面以“六经”为纲,它将六经所属脏腑、气血、经络的病理变化及各种反映于外的证候,根据疾病发展中的病位、病性、病机、病势等规律性,加以分析综合归纳为六经病证。
一方面以其发展演变的诸证为证,“随证治之”,对于每一个具体病证都根据其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内外的不同,以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随具体病情选方加减用药。
三,宏观整体的辨证与辨病用药相结合 。
整体的辨证与辨病用药相结合 是指在从整体动态调整气血阴阳失衡的同时,选择针对“病”有效靶向的药用。
但宏观辨证用药与微观辨病用药的结合应当是有机结合,必须考虑阴阳消长的态势趋向,对应有选择地应用。药物的应用,需建立在辨证基础之上或特色特点上。
四,当然,无“证”从病,灵活施治 制宜。
中医辨证通过对四诊等获得症状、体征以及引起疾病的原因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归纳。
西医辨病则是凭借物理、生理、生化等检查而获得的。
有时在临床上可出现病人症状不突出或自我感觉无症状而西医检查认为确有其病的情况,此时若无“证”可辨,则应从病施治,多应以特色特点的经方、验方、秘方为主题。
辨病论治、辨证论治 、经方验方,都归属生命中医结晶与精神。
经方、验方、秘方是某一些疾病准确性循证验证体系中获得的方治药法。
循证验证:遵循证据医学的本体性对称的实证医学,也称证据医学。
五,生命医学应是对生命功能支持维护全方面多层次的理解,及多机能科学高度人文性贡献,又让生命体物质、能量、信息、功能共享统一向自然整体调控适应进化。
生命是整体性、微观性形神统一,又生命功能过程段与阶段性体现,及特色功能性科学、验证体系特色属性。
动态微观原则、治病求本总原则的意义。
疾病发展变化特征,有过程错杂先后化,也有规律性与非正常性等等,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治病求本总原则
善于从复杂的表现中,透过现象,找出疾病的本质,从根本上入手,针对引起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施法。
“标”“本”不是一成不变的。临床抓住疾病本质性、辩证概念性,才能予以正确的治疗。
六,外感、内伤,疑难杂症,现代疾病,更年期综合征、脏器衰老等病因病机特色区别。
外感与内伤,多以气血阴阳特色辨证。
疑难杂症与现代疾病,多以精气神阴阳为特色论治。
更年期综合征与脏器衰老,多以精血阴阳守成特色论治。
原创作者,本文为知识共享。
如使用不当,概不负责,并保留相关法律事项。
作者 罗占光 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