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囊炎
一、概述
治疗胆囊炎常用方龙胆泻肝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一贯煎。
龙胆泻肝汤症见小柴胡汤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大柴胡汤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心急或大便秘结,伴见小便色黄,舌红苔黄少津,脉弦数;一贯煎症见胁肋疼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
二、方药详解
1.龙胆泻肝汤
【来源】《医方集解》
【方药组成】龙胆草6克、黄芩9克、山栀子9克、泽泻12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8克、生地黄20克、柴胡10克、生甘草6克。
【功效】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疾病】急性胆囊炎。
【证型】肝胆实火上炎证。
【临床表现】胁肋胀痛,口苦口粘,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怕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药理研究】现代动物药理研究表明,本方有抗炎,增强免疫作用。
【辨证要点】胁痛,口苦,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早晚分2次温服,于饭后半小时服用,每次200mL。
【注意事项】方中药多苦寒,脾胃虚弱者慎用。

2.小柴胡汤
【来源】《伤寒论》
【方药组成】柴胡24克、黄芩9克、人参9克、炙甘草9克、半夏9克、生姜9克、大枣4枚。
【功效】和解少阳。
【主治疾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
【证型】伤寒少阳证。
【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药理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具有抗炎,调节免疫、调节内分泌等作用;能使奥狄氏括约肌收缩增强。
【辨证要点】胸胁苦满,寒热往来,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一日三次,每次150mL。
【注意事项】因柴胡升散,黄芩、半夏性燥,故对阴虚血少者禁用。

3.大柴胡汤
【来源】《伤寒论》
【方药组成】柴胡15克、黄芩9克、芍药9克、半夏9克、生姜15克、枳实9克、大枣4枚、大黄6克。
【功效】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疾病】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病。
【证型】少阳阳明合病证。
【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心急或大便秘结,臭秽,伴见小便色黄,舌红苔黄少津,脉弦数。
【药理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柴胡汤具有利胆,保肝;抑制胃酸分泌,预防胃溃疡,调整胃肠功能,调高机体免疫等作用。
【辨证要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便秘,苔黄,脉弦。
【用法用量】水煎2次,去滓,再煎,分2次温服。
【注意事项】因柴胡升散,黄芩,半夏性燥,故对阴虚血少者禁用。

4.一贯煎
【来源】《柳州医话》
【方药组成】北沙参9克、麦冬9克、当归身9克、生地黄18克、枸杞子9克,川楝子4.5克。
【功效】滋阴疏肝。
【主治疾病】胆囊炎,慢性肝炎等。
【证型】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临床表现】胁肋疼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
【药理研究】药理研究表明,本方主要有抗肝损伤,抗胃溃疡,抗疲劳,耐缺氧,镇静,镇痛,抗菌等作用。口服加减一贯煎后,能使四氯化碳造型的肝损伤小鼠高PT、高血清尿酸及增高的肝脏甘油三酯显著下降,使低肝糖原显著升高;口服一贯煎煎剂后对大鼠冬夏不同季节胃液成分分泌无明显影响,能防止实验性幽门结扎所致胃溃疡的发生,对乙酰胆碱所致家兔离体肠管的痉挛有拮抗作用,而对小鼠肠道运动无明显影响;用一贯煎给小鼠灌胃后,经热板法实验测得小鼠给药后1小时和2小时痛阈分别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