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网络热点

湖南省关于做好2023年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工作的通知

常驻编辑 网络热点 2022-12-21
9lC拜客生活常识网

  (五)考试组织管理。各高职院校要严格按照全省统一要求组织考试各环节工作。要切实规范完善高职单招考试工作管理制度,加强命题、制卷、运送、保管、分发、施考、疫情防控等各环节工作规范管理,确保考试安全。要严格落实面试环节的多重随机制度,考官、考生均临时抽签确定考场、考题,面试全过程实行录音录像。要加强考点考场管理,严格执行考试安检制度、巡考制度、评卷工作制度,加强涉考工作人员管理,严格落实安全保密纪律和疫情防控要求,确保单招考试科学规范、安全有序。9lC拜客生活常识网

  五、单招录取9lC拜客生活常识网

  各高职院校依据考生“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测试综合成绩进行录取。其中,考生职业技能测试成绩占综合成绩的比重不得低于40%。根据人才选拔要求,各高职院校可自行确定文化素质成绩或职业技能成绩的合格标准,不合格考生可不予录取。9lC拜客生活常识网

  (一)各高职院校要按照“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严格按考生的综合成绩,分应届普通高中考生、中职考生和往届普通高中考生及同等学力考生两个类别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不得跨类别调节计划录取。按照院校志愿优先原则,考生先参加第一志愿院校的考试和录取,第一志愿未录取的考生可参加本人第二志愿高职院校组织的考试和录取。高职单招录取备案有关具体工作要求由省教育考试院另行通知。9lC拜客生活常识网

  (二)各高职院校按照下达的招生计划进行录取,不得超计划录取。录取完成后如有计划空余,不再组织补录。单招录取按以下程序进行。9lC拜客生活常识网

  1.按照各类别考生计划安排及考生实际参考情况,分别划定应届普通高中考生、中职考生和往届普通高中考生及同等学力考生、社会人员考生分专业(类)录取控制分数线。9lC拜客生活常识网

  2.经与考生有效沟通后确定各类别的拟录取考生名单。在此过程中,对放弃录取资格或空缺的计划,按从高分到低分原则,从同一类别考生中依招生章程规定的顺序递补录取。9lC拜客生活常识网

  3.对各类别录取分数线和拟录取考生名单等信息进行公开公示,拟录取名单须在学校官网上公示7日,公示无异议后,不得对拟录取名单进行调整。9lC拜客生活常识网

  4.各高职院校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将第一志愿、第二志愿拟录取考生名单等录取数据报省教育考试院审核,并办理录取备案手续。省教育考试院办理录取备案手续后,不得再进行替补录取。9lC拜客生活常识网

  5.省教育考试院原则上应在2023年4月底前完成全省高职单招录取工作。单招录取结束后,不再办理补退录手续。录取结束后,各高职院校方可发放录取通知书。9lC拜客生活常识网

  (三)特长生招生政策。经批准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的高校须参照国家高水平运动队和高水平艺术团招生模式,制订本校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录取的具体办法,明确特长生报考资格条件(原则上应限定在省级以上体育、艺术比赛获得奖项方可报考)、专项测试办法、录取规则等,并提前在单招章程中公布。各高职院校要严格组织体育、艺术专项测试,按考生专项测试和文化素质测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9lC拜客生活常识网

  (四)单招录取的学生不得参加本年度统一高考和普通高校对口招生考试。单招录取的学生不得转学。特殊情况需转专业的,须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规定在本校当年单招专业范围内转换。9lC拜客生活常识网

  (五)社会人员录取及培养。除退役军人考生外,农民工等其他社会人员考生须录取到指定专业,不得转到其他专业。各高职院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厅函〔2019〕20号)及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对社会人员考生按照相对集中全日制教学的原则进行管理。9lC拜客生活常识网

  六、工作要求9lC拜客生活常识网

  (一)加强组织领导9lC拜客生活常识网

  1.强化属地监管职责。各市州招委会对本辖区内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负总责,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承担具体组织实施和监管职责。各市州要切实加强属地监管职责,组织做好辖区内单招政策宣传解读、单招过程监管、有关违纪违规问题处置及有关协调配合工作。要根据疫情防控有关要求,按照错峰错时、防止聚集、精准防控等原则,指导属地高职院校制定考试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按防疫有关要求组织实施好单招考试工作。要重点加强对辖区内高中教育阶段学校的监管,严防高中学校教师索取考生或招生高校的“生源推介费”“生源回扣”,严厉查处高中学校教师买卖生源、有偿招生等违反师德师风行为。要进一步加大对辖区内涉高职单招教育培训机构的规范治理和清理整顿,对发现违规招揽生源,以“包过”“内部指标”等名义虚假宣传,向考生和家长收取高额费用的行为严肃处理,严厉打击培训机构组织或参与考试作弊、干扰考试招生秩序等违规违法行为。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