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阳了怎么办?(附个人防疫手册)
特别提醒:3 个月以下的孩子是特殊人群,包括新生儿和小婴儿,一旦出现发热,建议及时就诊。
7.儿童外出就诊需要注意什么?
答:(1)1岁以上儿童应正确佩戴大小合适的儿童口罩,注意手部卫生,尽量不要触碰公共设施,不用手揉眼、鼻、口,正确洗手。(2)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全程佩戴口罩,按预约时间前往医院就诊,减少在医院候诊时间。
8.儿童出现热性惊厥怎么办?
答:(1)保持平卧位。将衣领解开、保持屋内通风,冬天注意别让冷风直吹孩子,尽量保持呼吸道通畅,使孩子处于放松状态。(2)将头偏向一侧。避免分泌物误入呼吸道从而引起窒息,在惊厥时出现口吐白沫的现象,家长要及时清理干净分泌物。(3)物理降温。用温水毛巾擦拭额头、颈部、手心、脚心等,随着体温下降能够控制症状。(4)及时就医。在家里做简单处理后,一定要及时拨打120 或自行送医院接受进一步救治。
9.儿童感染后呕吐,怎么治疗?
答:新冠感染后呕吐主要采取对症治疗。首先要清淡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进一步损伤胃肠道黏膜,不要吃油腻食物加重消化负担。以稀软食物为主,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喂养方式。反酸、呕吐症状严重时可以口服黏膜保护剂缓解症状。如果出现因严重呕吐完全不能进食、呕血等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10.儿童吃过退烧药,体温依然不降或反复发热怎么办?
答:急性期(感染后 24~48 小时)使用退热药物,效果不会特别好,不一定能够让体温完全降至正常,而且药物持续时间一般为 4~6小时,持续时间结束后,还会再次发热。使用退热剂,主要目的是减轻发热所导致的不适,并不能让体温降至正常,亦不能单纯以发热程度来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如果患儿已经就诊,除发热外精神反应良好,那么需要多饮水、温水浴、减少衣物、降低环境温度等方式退热,间隔4~6 小时再次口服退热药物。
11.如何给发热儿童物理降温?
答:体温上升期:宝宝可能手脚冰冷,伴有畏寒、寒战表现,此时不宜物理降温,需适当添加衣物,搓热或者温水浸泡手脚。体温持续期:宝宝手脚暖和,浑身发热,此时可以开始物理降温,需保持合适的室温,减少衣物,用温水擦拭颈项两侧、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处皮肤,泡温水澡,多喝水。
不推荐:乙醇擦身(由皮肤吸收可导致酒精中毒)、冰水灌肠、冰水擦拭(导致寒战和身体不适)、捂汗(不易散热,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高热甚至危及生命)。
12.儿童发烧,会烧坏脑子吗?
答: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发热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流传至今的“发烧烧坏脑子”的说法,其实颠倒了本末,是因为患有脑炎、脑膜炎、脊髓灰质炎等疾病,才导致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并不是发热本身。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发热容易出现热性惊厥,大于15 分钟的热性惊厥会导致脑损伤,因此宝宝发热仍需要积极降温。
13.如何防止新生宝宝感染?
答:新生宝宝应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或人群聚集的地方去;减少家中访客,注意通风和清洁消毒。照护者接触新生儿时须严格手卫生,注意佩戴口罩,避免对新生儿呼气或亲吻宝宝,减少密切接触传播及飞沫传播。
14.新生宝宝感染后,什么情况下去医院?
答:由于新生儿感染症状不典型,如出现呼吸急促(呼吸次数>60次/分)、拒食或奶量明显减少、腹泻、发热、反应差、皮肤发白、发灰、发紫等表现,需进一步就医。
孕产妇篇
1.孕产妇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答: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和普通人群接近,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比如咳嗽、喉咙痛、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全身酸痛、发烧,病程一般为 5~7 天。
2.孕产妇感染后,会更严重吗?
答:总体看,孕产妇感染率和普通人群接近,症状表现也和普通人群接近。总体而言,与普通人群相比,感染没有给孕产妇的健康带来过多影响。
3.有基础病的孕产妇,感染后要注意什么?
答: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孕产妇要格外注意,在选择治疗新冠药物时,一定要先咨询医生或药师,告知之前长期服用的药物,避免出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或对基础疾病有影响。此外,孕产妇要加强自身防护,出门务必戴口罩,去医院就诊一定要戴N95 口罩。如果孕妈妈有明显病情加重迹象,例如呼吸困难、基础病加重,或者胎动异常、腹痛、阴道出血等,不要犹豫,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