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座GDP超万亿城市 GDP2万亿城市6座万亿之城定下2023年GDP增速目标:均超5.5%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23年经济工作中的第一条,并提到,“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以及“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
2022年12月中旬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展望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居民消费优化升级同现代科技和生产方式相结合,我国这一全球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还将不断成长壮大。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曾撰文分析称,展望2023,消费将随着消费场景修复、收入增长恢复和促消费政策出台以及低基数效应而明显反弹,全年预计同比增长9.0%。
从前述城市中已公布的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来看,不少城市将扩内需尤其是促消费放在重点工作的突出位置。
在青岛部署的2023年十二个方面重点工作中,“在扩内需稳增长上持续用力”为第一项,要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大力实施消费扩容升级行动,加快实施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青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了消费,明确出台实施提振接触性消费的政策措施,推动文化旅游、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行业加快恢复。
福州2023年九大方面工作中,“坚持扩大内需”也是第一项,要求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包括加快消费提质升级、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合肥部署的2023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中,在第一项的“更大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里,明确提出,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全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加快恢复、强化要素支撑保障。在促消费方面,合肥表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全面提升消费能级,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济南在2023年十个方面重点工作的第二项“着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加快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中,提出持续扩大项目投资、提高招商引资质效、促进消费恢复扩大、推动外贸增量提质、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扩内需要着重考虑发挥消费的作用。”付一夫说,相较于投资,2022年的消费表现比较低迷,换言之,未来消费的增长空间更大。但是,当前制约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最大问题在于居民消费信心不足,“信心不足的根源在于疫情影响导致很多家庭资产负债表受损。”因此,修复家庭资产负债表、提振消费信心,是需要突破的重点,对此,首先要稳就业,让更多人拥有稳定收入来源,其次,从长期看,要着力推动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同时优化消费环境,解决消费痛点等,推动内需释放。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各有侧重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23年经济工作中的第二条。
对此,长沙、合肥、青岛、济南、福州等城市均有布局,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
长沙侧重先进制造业,要求深入实施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提质升级“1+2+N”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新能源、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合肥将“加快战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放在“更高质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中的第一项,提出增强“链长制”服务效能,优化“16+N”重点产业链布局,加快壮大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集群,力争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成为第二批国家战新产业集群。
青岛提出推动优势产业扩能升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持续提升24条重点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济南强调“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要求坚定不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实施加快建设工业强市三年行动。
福州则强调,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做优“四大经济”、构建现代服务业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