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网络热点

为什么不能与中国为什么不能与中国“脱钩”,德工商界这么说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德国交通报》(DVZ)1月3日透露,该报从德国联邦议院了解的信息显示,德国政府的总体“中国战略”应在今年3月出台。目前,两份带有绿党色彩的“中国战略”草案正在柏林流传。一份来自贝尔伯克领导的外交部,该草案要求在对华关系上突出“人权问题”。另一份来自哈贝克领导的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简称经济部),该草案要求限制德企对华投资,同时在亚太、拉美和非洲开拓有前景的替代市场,并阻碍中企投资德国关键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德国企业颇有点纠结——既要持续“加码”在中国的投入和业务,又要避免被对华强硬派“盯梢”。自德国总理朔尔茨去年11月访华以来,《环球时报》记者就一直关注德国企业的动态,并在采访与接触中感受到,诸多德国企业家内心深处非常不赞同对华“脱钩”的做法。他们不能与中国“脱钩”的理性分析需要让更多的人看到。 oJw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符合‘在客户所在的地方生产’的战略”oJw拜客生活常识网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外长贝尔伯克还是经济部长哈贝克,都来自德国绿党。在联合执政的社民党、绿党、自民党三党中,绿党主导的经济部和外交部意识形态化色彩较浓,受美国影响也最大。不难看出,德国绿党两部争相制定的“中国战略”草案,把减少对华“依赖”和对华“脱钩”当成政治资本,这样的做法不仅引发德国经济界的不满,也被汉堡市长辰切尔公开批评称,“现在德国有关对华依赖的讨论正朝着完全错误的方向发展”。 oJw拜客生活常识网

oJw拜客生活常识网

近日,多家德国企业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能与中国“脱钩”,并谈到继续投资中国的计划。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巴斯夫是过去一年发声最多,也是回应记者最全面的一家德企。去年10月,巴斯夫首席执行官薄睦乐(马丁·布鲁德米勒)在谈论德国对华政策时呼吁,“我们需要停止抨击中国”,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批评”。11月,布鲁德米勒与其他11位德国品牌企业负责人组成豪华“总裁团”,陪同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同月,他还与其他7位德国跨国企业首席执行官在《法兰克福汇报》发表署名文章,呼吁德方务实促进对华关系,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寻求新合作。 oJw拜客生活常识网

收到《环球时报》记者采访要求的邮件后,巴斯夫企业媒体关系主管安洁·沙贝克尔多次致电记者,并代表巴斯夫新闻部解答了问题。据沙贝克尔介绍,巴斯夫与中国市场的渊源自1885年就开始了,而那时这家企业才成立20年。目前,活跃于大中华区的巴斯夫,业务范围涵盖集团所有部门,并在上海、南京和重庆设有生产基地。2021年,巴斯夫在大中华区的客户销售额约为120亿欧元,年底员工总数为11070人。 oJw拜客生活常识网

据沙贝克尔介绍,集团在大中华区经营着26家全资子公司、10家主要合资企业和25个销售办事处。去年9月,巴斯夫集团在广东湛江投资100亿欧元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举行全面建设暨首套装置投产仪式。这是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她表示,“已经看到媒体报道的有关联邦政府的‘中国战略’草案,但不知道相关草案处于什么阶段”。 oJw拜客生活常识网

谈及德企能否与中国市场“脱钩”的问题,沙贝克尔回答说:“我们在中国的活动已融入到巴斯夫的全球构架中。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化工市场的投资符合巴斯夫‘在客户所在的地方生产’的战略。通过在中国的生产基地,我们正为不断增长的中国市场的客户提供服务。” oJw拜客生活常识网

数据最有说服力。大中华区2021年贡献了巴斯夫约15%的销售额,成为集团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沙贝克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对于巴斯夫这样的企业,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和中国化工生产的预期增长来看,我们今天在这方面的投资仍相当不足。” oJw拜客生活常识网

记者观察到,由于多次发表加强与中国经济关系的言论,布鲁德米勒遭到一些德国媒体和绿党人士的指责。一名绿党籍欧洲议会议员妄称,巴斯夫在中国的业务是彻头彻尾的“高风险”。对此,巴斯夫总部所在地——路德维希港的当地媒体“路德维希港24”新闻网去年12月15日刊文进行了回应。文章援引巴斯夫首席财务官恩格尔的话说:“中国占全球化学品市场的40%左右,并将在10年内继续成为化学工业中最大的增长市场。”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化工行业2/3的增长将来自中国。而前文所述的湛江一体化生产基地计划投入全面运营的时间就是2030年。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相关阅读:

  • 缺气!德国的全球最大化工中心或将停产,整个欧洲恐受威胁
  • 德国30多年来首次贸易逆差,世界“顺差亚军”怎么了
  • 美国及其盟国讨论将俄石油价格限制在40-60美元/桶,德国
  • 罕见!德国、日本、越南都出现了贸易赤字,意味着什么?
  • “北溪1号”今起年度维修暂停输气,德国担忧俄方或长期
  • 俄气:“北溪-1”管道对德国输气量从40%再降至20%
  • 能源危机、通胀高企、政局变动,欧洲“火药桶”一触即爆
  • 欧洲自救忙不迭:德国控制俄拥有的炼油厂,法国将收购电力
  • 德国正式“接管”俄石油公司在德业务,德总理:已为报复做
  • 朔尔茨中东“找能源”之行收效甚微,卡塔尔面对德国大单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