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肠脑“第六感”实时通路
肠道细菌或通过神秘新感官实时影响食欲与情绪
研究人员发现,肠道与大脑之间的交流远比我们想象得复杂,甚至足以被视为一种全新的感官——它能悄然左右我们的食欲和情绪。
过去,人们早就知道肠脑之间存在某种双向联系,并且与多种健康问题相关,但背后真正的物理过程一直模糊不清。美国杜克大学的科学家们在老鼠身上追踪到一条奇妙的化学信号链,从消化道一路延伸到大脑。
“我们想知道,身体能否实时感知微生物的特定模式,并以神经信号而不仅仅是免疫或炎症反应的方式,直接引导行为。”神经科学家Diego Bohórquez这样解释他们的好奇心。
研究的关键是一种叫鞭毛蛋白的细菌蛋白,它通常会激活免疫反应。但科学家们更关心的是,它能不能像密信一样直接传递给大脑。
他们先让老鼠短暂禁食,再给予少量鞭毛蛋白,结果发现了一条连接肠道细菌和大脑的信号路径:肠道中的神经足细胞和迷走神经一起协作,让大脑接收到来自肠道细菌的讯息。接受鞭毛蛋白的老鼠明显比平时吃得少,仿佛这蛋白质成了食欲的“刹车”。
更妙的是,当研究人员关闭老鼠体内对鞭毛蛋白敏感的受体时,这些小动物又恢复了狼吞虎咽的状态。这一结果证明,这套信号系统的确在实时影响进食行为。
长期以来,我们知道大脑会根据肠道线索调节食欲,但这项研究进一步表明,肠道细菌本身能触发一套复杂而即时的神经对话。这不仅是单纯的反射,而像是一种独立的感官。
科学家在论文中写道:“这种感官让宿主能够根据体内微生物的分子信号调整行为。我们称它为神经生物感知。”
虽然目前的证据主要来自小鼠,但考虑到人类与啮齿类动物消化系统的相似性,研究者认为这种神秘感官在人类身上很可能同样存在。接下来,他们希望探索更多由细菌驱动的肠脑交流方式,并观察这些信号会如何随时间而变化。
从长远来看,这项研究或许能帮助人们理解乃至干预进食障碍和肥胖问题。科学家们设想,有一天我们甚至可以主动调控这种独特的感官,让它为健康所用。
“展望未来,我认为这项研究会帮助科学界更好地解释微生物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Bohórquez说,“下一步的关键是研究不同饮食如何改变肠道微生物环境,这也许是解决肥胖和精神疾病的重要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