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非洲坐飞机这么麻烦
高票价、差航线、苛签证,让非洲国家间飞行比跨洲更难。
在非洲坐飞机,有时比跨洲旅行还麻烦。
从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到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的距离,和德国柏林到希腊雅典差不多。但柏林到雅典的三小时往返机票只需150欧元左右,而拉各斯到弗里敦,你可能得花近2000美元,辗转两次航班、一趟渡轮,再忍受七小时的加纳中转,还得从尼日利亚航空换成多哥航空。如果想省钱,就得多花二十小时绕到埃塞俄比亚,再飞回西非。
这只是非洲航空出行的一个缩影。非洲幅员辽阔,16个国家没有出海口,本应依赖航空连接彼此,但现实却是——糟糕的航班衔接、昂贵的票价、严苛的签证和海关规定,让人和货物都寸步难行。
问题的根源,和非洲的许多基础设施一样,既是贫困的结果,也是贫困的原因。能买得起机票的非洲人不多,航空公司就没动力开更多航线。虽然非洲居住着全球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但航空旅客只占全球的2%。更糟的是,有钱的乘客更倾向飞往其他大洲,而不是非洲内部。2023年,非洲航空公司只有28%的航班是飞往其他非洲国家,而欧洲航空公司在欧洲内部航班比例高达80%。即便如此,非洲内部航班的平均上座率只有76%,是全球最低。
竞争不足导致服务质量低下。许多航线由老牌国营航空垄断,虽然机队和安全记录有所改善,但票价依旧昂贵。原因不仅在于垄断,还在于它们要防范货币贬值、弥补融资渠道受限的风险。
各国政府也在“添堵”。有些甚至像马里、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那样,直接禁止法国航空进入,让本就不畅的交通雪上加霜。更多的政府则把出国旅客当作税收来源。非洲的平均航空税是中东富裕国家的两倍。尼日利亚的国际航班旅客平均要多交180美元税费,加蓬和塞拉利昂更是接近300美元。在弗里敦,仅离开机场就要再掏25美元。至于非洲联盟推动的“单一航空市场”计划,还停留在纸面上。
签证规定同样令人头疼。尼日利亚企业家、非洲首富Aliko Dangote就抱怨,临时出差几乎不可能,因为签证要价高、审批慢,还可能根本办不下来。如今,非洲内部真正免签的旅行不到三分之一。
这些限制让人员和货物流动受阻。非洲主题的会议往往不得不搬到海湾地区举行。一位坦桑尼亚商人和一位塞内加尔商人,反而更容易在多哈见面,而不是达累斯萨拉姆或达喀尔。原本可以空运的货物,只能在破烂公路上颠簸数日,跨越多个边境。
尽管如此,仍有一丝希望。得益于埃塞俄比亚航空和肯尼亚航空,东非的飞行体验已明显优于西非和跨区航线。西非也在缓慢进步——科特迪瓦希望打造航空枢纽,国家航空公司正增加航线。塞拉利昂的国家航空也已开通直飞拉各斯的航班。卡塔尔航空则计划投资卢旺达航空,推动其在中非扩张。若这些努力能让非洲国家之间的空中距离缩短,也许有朝一日,它们与世界的差距也会随之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