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能在重返月球竞赛中领先于美国
中国“揽月”着陆器测试成功,长征十号火箭点火,2030年前登月在望。专家警告,若中国领先美国重返月球,将重创美国声誉。
在距离北京不远的测试场上,中国载人航天局于8月6日完成了一场引人注目的试验:26吨重的“揽月”月球着陆器模拟器在巨型绳索的辅助下,成功模拟月球引力环境,点燃主发动机和微调推进器,完成着陆与起飞测试。这标志着中国首次验证了载人航天器的地外着陆能力,为其2030年前登月的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紧接着,上周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成功进行了长征十号火箭芯级30秒点火测试,七台YF-100K发动机咆哮,燃烧煤油与液氧。这款火箭的主型号将整合三个芯级,可将约70吨载荷送入低地球轨道。6月,“梦舟”飞船的逃逸系统测试也顺利完成。这些进展表明,中国在火箭、飞船和着陆器三大登月关键领域齐头并进,2030年前登月的计划正稳步推进。
相比之下,美国的“阿耳忒弥斯计划”却面临挑战。尽管美国早在阿波罗时代就实现人类登月,但如今NASA依赖的SpaceX“星舰”和Blue Origin的Mark 2着陆器仍需数年完善。分析人士Dean Cheng指出,中国很可能在本十年末抢先美国重返月球。他警告,这一结果将对美国产生深远影响。“美国例外论的象征、唯一登月国家的光环将彻底破灭,”Cheng说,“这不仅关乎技术,更是全球对中美科技与意识形态竞争的观感。”
半个世纪前,美国的登月壮举让人相信“美国能做到一切”。若中国领先,世界将看到美国无法重现昔日辉煌,而中国却能完成“大事”。Cheng回忆,几年前“北京共识”曾挑战“华盛顿共识”,认为政治威权更能推动现代化。若中国登月成功,这一理念将进一步强化。
更长远地看,中国对月球的野心不止于一次登陆。他们的目标可能是月球南极,计划建立长期设施,甚至部署定位、导航与通信网络。这意味着中国可能主导月球活动的技术标准和语言规则。相比之下,美国虽有经济和技术优势,却因政策多变而进展缓慢。特朗普政府曾承诺2024年重返月球,如今已是2025年中,目标仍不明朗。
Cheng建议,特朗普政府需明确目标——无论是月球还是火星——并动员国会与公众支持,设立类似安萨里X大奖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创新。他强调,中国的航天计划以稳定和系统性著称,目标明确且持之以恒,而美国的反复无常可能让其在月球竞赛中失利。
从北京郊外的测试场到月球的未知地表,中国正以惊人速度追赶。月球的下一面旗帜会是哪一国的?答案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近。